彭宗卫
2018年4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习近平来到三峡大坝,登上坝顶,极目远眺长江上下游,详细了解三峡工程建设、发电、水利、通航、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情况。
下午4时50分,习近平来到大坝左岸坝首,听取三峡坝区生态环境修复和长江珍稀植物保护情况汇报。习近平走进长江珍稀植物示范园,园内草木茂盛、花团锦簇。在185平台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科研示范区,他亲手给新栽的一棵楠木树培土、浇水。
疏花水柏枝原生地调查
摄影:吴笛
黄桂云是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她是当时参与接待总书记视察的职工代表之一。望着伟岸挺拔的楠木,总书记十分感慨。听到有关负责人汇报说负责长江珍稀植物保护工作的黄桂云就在旁边,他高兴地走过去,双手握住黄桂云的手,问:“你是做珍稀植物保护工作的?”黄桂云回答说:“是的。报告总书记,到‘十三五’末,我们保护的长江珍稀植物物种将达到1000种。”
听到长江珍稀植物保护所将要扩大保护范围的工作计划,总书记非常高兴地说:“三峡地区风景如画,你们还把植物保护工作做得这么好。你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总书记的话音刚落,黄桂云早已热泪盈眶。
疏花水柏枝扦插繁育保护
摄影:邱利文
“365个日夜里,总书记的话始终温暖着我。”时隔一年后,再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黄桂云说:“常年做珍稀植物保护非常辛苦,心里没有苦楚是不可能的。总书记对我们植物保护工作者给予这么高的评价,我当时听了,实在忍不住就流下了热泪!”
“不待扬鞭自奋蹄!一年来,总书记慈祥的目光一直在我脑海里闪现。总书记对我们的鼓励和关怀,让我们砥砺奋进。”
2018年4月24日,黄桂云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保护工作的时候,三峡库区直接受淹没影响的560种陆生植物物种已全部得到迁地保护。做好三峡库区珍稀植物保护工作,保证到“十三五”末长江流域珍稀植物保护物种扩大到1000种,这是向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承诺。
黄桂云说,按照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的工作规律,平常每年引种植物只有80种,但离兑现承诺的时间(2020年)仅有两年多时间,珍稀植物引种还受季节限制。时间紧迫,任务繁重,黄桂云和她的团队竭尽全力去实现工作目标。
显微镜观察
摄影:邱利文
这一年,需要增加保护的400多种长江流域珍稀植物已经选定,2018年下半年迁地保护80种,2019年下半年迁地保护200种,2020年下半年再迁地保护200种。
荷叶铁线蕨繁育研究
这一年,经过万余次组培试验,30多种珍稀植物保护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选址三峡坝区偏岩子作为试验区,开展坝库区消落带及干热河谷生态修复研究,开展疏花水柏枝抗逆性试验和野外驯化试验。将人工繁殖的幼苗移植于野外湿地环境,根据水电开发对生态修复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攻关课题。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香果树繁育研究
摄影:马晓波
这一年,通过专题开展野外调查,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收集了大量需要引种品种信息,建立了特有珍稀种质资源库和标本馆,完成了300种标本制作。同时还启动了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溪洛渡两座水电站库区珍稀植物保护工作。
目前,三峡集团已经建成全国最大的三峡特有珍稀植物研究与保育基地,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繁育的珍稀特有植物总量超过5.5万株。
繁育研究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红豆杉硕果累累
摄影:杨兰芳
经过科研攻关,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移栽的宜昌黄杨、丰都车前、川明参等三峡库区特有植物的成活率突破90%,疏花水柏枝的种子繁殖获得成功,首次在国内实现突破。
珍稀植物繁育
摄影:杨兰芳
“一年来,我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和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迁地保护、组培与分子遗传、生态修复、资源保存等四个方向,克服一切困难,已经实现了珍稀植物保护工作的新突破。”黄桂云说。
珍稀植物示范区还植马褂木
摄影:邱利文
这一年,黄桂云发表和参与发表论文7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组织编写的三峡集团《大型水电工程开发中珍稀植物迁地保护技术指南》通过评审并发布。黄桂云还获得2018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黄桂云创新工作室”被三峡集团授予首届科技创新“优秀团队”。
珍稀植物示范区还植珙桐
摄影:邱利文
黄桂云说,珍稀植物保护永远在路上,长江大保护永远在路上。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离不开三峡集团党组的高度重视,离不开流域枢纽管理局精心指导,更离不开研究所全体员工的努力与拼搏。
迁地保护的疏花水柏枝生长旺盛
摄影:邱利文
黄桂云表示,作为三峡集团一名基层科研工作者,始终秉承忠党报国的情怀,自己柔肩也要扛千斤。三峡集团正在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并在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为了更好地融入长江大保护工作,研究所干部职工还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攻坚克难、任劳任怨再拼搏两年,保证到2020年可以自信地向总书记报告:圆满地完成了迁地保护任务,长江珍稀植物保护物种达到100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