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十七年 情深意绵绵

本网讯(唐东军 朱钦万 刘朝明)“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大山深处的重庆市巫山县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与决心,在脱贫路上自强不息、砥砺前行,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三峡集团便是其中之一。如今,三峡集团倾情牵手巫山超过17年,定点帮扶取得显著实效。

整整17年,相对于历史长河而言,不过一瞬;可对于一份真情付出来说,需要足够的爱心与毅力。

按照中央总体部署,自2002年起,三峡集团定点帮扶巫山县。本着“真诚帮扶、注重实效、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坚持“扶基础、扶产业、扶项目、扶智力”四大板块环环相扣,奏响分期见效“四步曲”,17年来,三峡集团投入帮扶资金和各种资源,实施帮扶项目118个,让巫山这块曾经贫瘠的土地,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整村推进、新能源开发、长江大保护、旅游合作共建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助推了巫山脱贫攻坚进程。2018年,三峡集团长期定点帮扶的巫山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精准扶贫:搬进新房过上好日子

巫山县两坪乡仙桥安置点

便捷的交通,漂亮的房屋,整洁的院落,较为完善的公益设施……走进巫山县两坪乡仙桥扶贫搬迁安置点,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幅景象。

“现在的条件与老家相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一提起搬下山的好处,仙桥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陈贵田便高兴不已。他家从前住在巫山县庙堂乡,这里平均海拔1300米,进出乡里的唯一道路是一条背靠悬崖峭壁而建的黄土路,到一次县城要三四天。

搬到仙桥后,陈贵田做起了木工,一年可以有几万元的收入。他说:“现在乘车很方便,坐公交两块多钱就可以到城里。在以前的村子里,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过大山。”原来,庙堂乡交通不便,村里的孩子大多小学毕业后就没办法继续上学了。村民们搬出来后,不仅生活条件大大改善,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有了读书的条件,家庭未来的命运可能因此而改变,这是让陈贵田最感欣慰的。

跟陈贵田一样,搬下山的还有成百上千的乡亲,在集中安置点享受新生活。三峡集团自帮扶巫山以来,投入资金用于两坪乡仙桥、竹贤乡福平、曲尺乡月明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以及福田镇三桥社区安置点道路配套工程。目前,3个点已安置搬迁户294户1340人,成为重庆市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示范点。

巫山县曲尺乡月明安置点

“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建成与提档升级,得力于三峡集团的倾力帮扶,也是三峡集团帮扶巫山的一个缩影。”巫山县扶贫办负责人说。

扶基础补短板。在援建扶贫安置点的同时,三峡集团投入资金779万元,援建了三溪乡场镇、建平乡柳树村大型集中自来水工程和福田镇胡家等村片区人饮工程,3个乡镇8个村的7200人直接受益,群众用上安全自来水。在大昌、建平等8个乡镇14个村,新建22口蓄水量总计可达7500立方米的骨干水池,架设管道17400余米。整治水毁工程2处、渠堰5000余米,保护耕地和柑橘灌溉1500余亩,直接惠及6500余人。架设竹庙公路桥、庙梁人行桥各1座,有 3个乡镇18个村2万余人直接受益。新修三溪乡庙垭村至骡坪镇仙峰村公路4.5公里,整修双龙镇金花村村级道路5.5公里,解决3000人通行难的问题。

生产扶贫:新产业让我们村更有奔头

2012年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

扶产业增后劲。短期脱贫靠就业,稳固脱贫靠产业。如果将基础设施比作扶贫工作的基石,那么产业扶贫就是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的催化剂。突出产业造血扶贫,是三峡集团对口帮扶,帮助巫山打造支柱产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的重要一环。

巫山县小有名气的养殖户肖俊,下岗后开始养殖生猪。起初由于不懂技术,100余头生猪死亡70余头,给了她沉重的打击。“县妇联的无息贷款犹如及时雨,帮了我的大忙。”肖俊所说的贷款,就是由三峡集团援助该县妇联创建的“巫山县妇女创业基金”,主要用于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妇女,规模发展产业,重点扶持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手工业、餐饮业、小微企业等以女性为主体或法人的行业。这个基金贷款投放方式为无息还本,每户金额控制在2-5万元。自2009年以来,已为全县174名创业妇女无息还本投放433万元,在建平、铜鼓等8个乡镇,扶持75名妇女成为种养殖能手,有力推动贫困区域农民增收致富。

巫山县贫困妇女创业基金发放仪式

两坪乡华家村的脆李远近闻名,但苦于林田基础设施落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村民捧着“金疙瘩”,却换不来经济效益。三峡集团以产业帮扶为突破口,建设林田基础设施,促进脆李种植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生态脆李果园建设,为两坪乡脆李产业的规模发展、科学种植、品牌营销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脆李栽植技术现场培训

这边坡上种脆李,那边坡上“种太阳”。三峡集团还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增加村集体资产收益,带动当地贫困户稳定增收。对铜鼓、建平等乡镇实施光伏发电产业的125户农户,每户补助0.8万元,解决了500余人稳定增收问题。在三溪乡、两坪乡等区域实施195兆瓦光伏项目,首期20兆瓦已于2018年12月并网发电,剩余项目预计今年6月建成投产。青山头风电项目已取得重庆市能源局核准批复,预计2019年6月开工建设。

在华家村的山坡上,一块块光伏板树起了村民们的新希望。华家村党支部书记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华家村现在光伏电站占地面积1000亩,给村民的土地租赁收入近190万元,用工等收入每年又给华家村带来50万元的收入。“感谢三峡集团的帮扶和支持,华家村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改善了,新产业让我们村大有希望,更加有奔头了!”

当阳乡高坪村乡村旅游点

巫山,是三峡库区腹心的璀璨“明珠”,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巫山十二峰”享誉大江南北。2018年,三峡集团将旅游扶贫作为帮扶新模式,把旅游管理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投入到帮扶工作中。2019年3月28日,三峡旅游公司和巫山旅游发展集团联合成立巫山县全景旅游运营管理公司,开辟旅游线路,为巫山增添新的经济增长点。4月6日,三峡旅游公司组织首批游客在巫山旅游码头登上“深圳号”游船,前往神女景区游览,“三峡坝区-巫山”旅游专线正式开通。三峡旅游公司将巫山旅游产品列为重点推荐项目,对销售员工进行专门培训,同时在三峡专用公路沿途及三峡大坝游客中心内免费投放巫山县旅游广告,充分借助三峡大坝现有客源优势、品牌效应,为巫山旅游进行游客引流,力争实现每年引导、组织20万人次游客到巫山旅游的目标。从今年年初到5月12日,巫山小三峡景区接待游客12.85万人,与去年同比增长57%;巫山全县旅游人数达到48.6万人,与去年同比增长34%。5月14日,三峡集团捐赠500万元购买的10台旅游观光车亮相巫山港二码头,为巫山旅游再添利器,受到当地居民和游客欢迎。

三峡集团还投入资金,用于巫山发展乡村旅游等产业。2016年硬化建平乡望天坪乡村旅游道路1.3公里,安装建平乡春晓村、平安村便道太阳能灯46盏,解决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问题。投入190万元支持当阳乡高坪村发展乡村旅游,建设观景台、观景步道,种植景观树,扶持农家乐等。

扶贫扶智:崭新的三峡科技图书楼

巫山县职教中心科技图书楼

高大的楼房,敞亮的办公室,偌大的训练场地……走进巫山县职教中心校园,一幢红色墙壁上写有“科技图书楼——中国三峡总公司(注:三峡集团前身)援建”等字样的大楼格外引人瞩目。

“这栋三峡科技图书楼,面积近8000平方米,结束了巫山没有职教图书资料馆的历史。”巫山县扶贫办副主任唐述德介绍道。三峡集团还援建巫山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扩展兴隆中学教学阵地、食堂、宿舍1万余平方米。新建和排危改建20所中小学校,改善了该县18个乡镇硬件教学设施,3万余名学生直接受益。

三峡集团关爱女性医疗救助活动

定点帮扶巫山县以来,三峡集团全力推进社会关爱救助,投入资金,完成巫山县21个乡镇20.5万人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工程,救助困难学生159名。实施“同舟工程救急难”行动,共计帮助因病致贫和因意外事件致使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90余个。将“三峡娃娃行”公益活动覆盖到巫山,共选派6个学校的30名品学兼优学生参加活动。

扶贫担当:挂职干部奔走在田间地头

为建立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三峡集团持续派出挂职干部,架起了三峡集团与巫山县的工作“桥梁”,挂职干部发挥集团资源优势,帮助联系项目,协调与脱贫攻坚有关的工作,深入乡镇调研指导,联系帮扶深度贫困户,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和就业提供信息 。在帮扶工作中,密切联系沟通,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共同商讨解决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力助推了巫山高质量脱贫摘帽。

谈起三峡集团派来的挂职干部,巫山县委副书记、县长曹邦兴赞不绝口:“三峡集团派驻巫山的都是千挑万选的好干部,他们带到巫山的不仅仅是民生项目和管理经验,更有对巫山百姓的深情厚谊。王荣刚同志是现任的挂职干部,他克服家有幼子、妻子身体差等困难,扎根巫山脱贫第一线。以王荣刚为代表的三峡集团挂职干部走进村村户户,访贫问苦,解决困难,帮助一个个村子找到穷根,挖掉穷根,有时在村里一住就是几天甚至十几天。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三峡集团干部的优秀素质和三峡集团对库区百姓的真挚感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17年弹指一挥间,在巫山的崇山峻岭之中,三峡集团留下了太多的足迹,为巫山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这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情谊,巫山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曹邦兴表示,巫山与三峡集团手相牵,心相连,正紧密合作,共同打造定点扶贫样板和企地合作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