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普米沐党恩 三峡来后尽欢颜

本网讯(王顺江)“精准扶贫进普米,饮水思源三峡情。”早在2016年,三峡集团与云南省人民政府签署《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云南省人民政府支持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精准脱贫攻坚合作协议》,从此开始了整族整村帮扶普米族的精准扶贫征程。三峡集团扶贫工作者们走村入寨,进户访贫,深入高山峡谷,忙碌于田间地头,帮助普米族开创出一条脱贫致富的发展之路。

在云南玉龙县的普米聚居村,一条条水泥路洁净整饬,一座座普米族民居翻修一新,一面面普米特色墙绘亮丽耀眼,一个个普米族特色火塘新鲜出炉,一株株新近种植的山葵色泽鲜亮,一群群辛勤养殖的牛羊温顺可爱……这是三峡集团精准扶贫后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峡集团整族帮扶普米族项目涉及九河乡金普、河源和石头乡利苴村三个贫困村。 

2016-2017年,三峡集团帮扶玉龙县石头乡利苴村,九河乡金普村、河源村普米族产业扶持272户,举办890人次的种养殖技术科技培训;硬化道路50.38千米;完成特色民居建设及危房改造54户,完成金普村大栗树活动中心建设、金普村通海落组活动中心和提水站建设、普米族特色民居打造和民居改造,完成河源村河源市场改扩建、普米村寨荞地坪组桥梁建设、河源完小食堂及篮球场建设、河源村党员活动中心建设、普米村寨河源人饮设施建设;新建太阳能热水器16户,太阳能路灯820盏,垃圾集中焚烧池10个。

三峡来后尽欢颜

笔者从玉龙县驱车赶到金普村委会已是下午。路上用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从国道进入金普村全是七弯八绕的山路,虽是水泥路,但路窄弯大坡陡,开车要走10多公里,步行走近路也要走4公里多。一位搭车的普米族老大妈说,原来全是土路,更是难走,现在多亏国家政策好,村村通路,已经方便多了。

在修葺一新的金普村村委会,村委会书记张怀军一脸的笑意,热情地接待了笔者一行。长年生活在深山密林中的张书记,肤色几乎和大山融为一体,充满着健康与活力。

张怀军很是健谈,他不无激动地说:“以前,金普村的道路是冬天一身灰,夏天一身泥。现在,党的政策越来越好,特别是十八大以后,我们做到村村通路,都是水泥路,当然有的村的路正在修。还有一个就是,老百姓收入逐步在增加,腰包在鼓起来,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据张怀军介绍,三峡集团帮扶的资金大多都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硬化,房屋改造,普米文化环境营造,普米特色民居打造,产业扶持,人员技能培训,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新建等。

在金普村,有普米特色寨门、普米文化墙绘、羊头标识、火塘文化,还有具有浓郁普米文化气息的金普村文化活动室、普米民俗文化展示馆,按张书记的话说,在三峡集团的帮扶下,普米传统文化得到了全面深入的传承和发展。

扶贫暖阳照普米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普米族的帮扶情况,张怀军带我们走进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比较困难的一户。普米族贫困户熊杰对我们的到访并不惊讶,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熊杰满怀深情地说:“我家原来6口人,今年三月份,93岁的老母亲去世了,现在5口人。三个女孩,大的两个女儿考上大学,现在外地当老师,小的女儿已上初中了。三峡集团帮我们建起了普米族火塘,装饰了普米族墙绘和羊头标识,还进行了产业扶持。原来居住的都是危房,在政府帮扶下,一家人现在住进了新的普米族民居。我的两个大女儿都是在国家的帮扶下才上完大学的,现在有了工作,我不用发愁了,真的感谢党和政府!”

当问及他现在的生活状况,熊杰满脸笑意地说:“现在我都不需要两个女儿给我寄钱,我能自给自足。我现在养了羊、猪,还种植了山葵、烤烟,每年分红都有1200元。”

笔者本想再多问点什么,但熊杰话锋一转,不无自豪地说:“我家可是老革命的后代,我父亲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说完熊杰开心地笑了。 

张书记接过话来动情地说道:“感谢三峡集团对我们小山村的帮扶,今天我们小山村变化很大,来自于他们大力的支持与扶持,更感谢党,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我们老百姓的好日子。我们一定会把精准扶贫深入下去,带领大家共奔小康。”

本文原载自普米文化网,原标题《一枝一叶总关情(二)——三峡集团帮扶玉龙县普米族简要事迹报道》,文中部分资料由玉龙县扶贫办和金普村委会提供,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