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村脱贫致富两三事
本网讯(喻清卿)近年来,万安县围绕脱贫攻坚,以产业发展为切入点,不断赋予乡村文化“内涵”,全力打造美丽乡村。高陂镇的田北画村正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作为“中国农民画之乡”,这里以画为美,不断追寻自然美与人文美的有机融合。与画结缘,让这里的脱贫致富故事显得与众不同。
“放下屠刀,拿起画笔”的致富能手
柴门掩映下,一座白墙灰瓦的徽派小院安静地坐落在田北画村的丹青湖畔,这里就是画家肖群的工作室。
56岁的肖群,曾是邻村一名屠夫,年轻时因为兴趣曾学过绘画。“那个时候画画赚不了钱,为了养家,我就在村里干起了屠宰。”肖群说。尽管手握屠刀,心中对画画的热爱却没有就此熄灭。随着文化市场的活跃,在家人的鼓励下,肖群重新拾起画笔,求艺钻研,苦练技艺,逐渐在当地小有名气。
一幅幅丹青铺满了工作室的四壁,肖群正盯着眼前的宣纸肆意挥墨,不一会,一张春梅图就展现在记者眼前。“我这叫放下屠刀,立地成画。”肖群笑着说。
为了田北画村打造农民画产业基地,2014年,当地政府将以肖群为首的9位地方农民画家请进了村。
作为对口帮扶中央企业,三峡集团投入资金在村里建起了工艺坊,铺起了柏油路,种上了绿化树,为像肖群这样的农家画家群体提供了更好的创业环境。
在田北画村,肖群不仅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展览区,伴随田北画村名声叫响,也为他带来了更多生财的门路。“除了画作出售,我还开办绘画培训班,现在一年收入能有20多万,放在过去想都不敢想。”肖群说。
同样尝到致富甜头的,还有肖群的妻子栗小桐。作为田北农民画村管委会组织的“竹编培训项目”首批学员,栗小桐赴四川学习竹编画手艺,学成归来的她,钻研将丈夫的画作织就成一幅幅轻盈的竹编画进行销售,需求旺的时候,一个月进账近万元。
得知三峡集团未来计划帮助地方政府,共同进行农民画衍生产品的研发,肖群和妻子非常开心:“如果能有好卖的产品,我们就更有钱赚啰。”
“我脱贫了”
“老板,你们这辣酱是自己家的吗?”在田北画村景区入口处的旅游商店里,店主郭斌正忙的不亦乐乎。
郭斌原是高陂镇高陂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外务工的一次高空作业中不慎摔下,导致半身瘫痪,突然的变故让原本宽裕的家庭陷入了困顿。“那时候孩子还小,我躺在床上,感觉天塌了。”看着不能弯曲的手指,作为家中顶梁柱,郭斌对未来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
2016年,田北画村决定在景区游客中心设立一个旅游商店,村里的帮扶干部马上想到了郭斌。在政府的帮助下,旅游商店办起来了。随着画村旅游热兴起,店里的商品产品从最初的副食、饮料等日用品,逐步扩大到当地的土特产,连农民画等也逐渐搬上了货架,每逢旅游旺季,店里的游客便络绎不绝。平均算下来,旅游商店年收入可达一万多。同年,郭斌顺利脱贫。
店外,当地政府委托郭斌夫妇管理的景区自行车摆放得整整齐齐,夫妇俩从中可以获得5%的代管费。此外,郭斌的妻子还被聘请为田北画村的一名保洁员,每月有近两千元的固定收入。如今,家里的孩子已经远赴外地读书,郭斌夫妇依靠画村的务工收入,不仅能应付日常支出,还有了存款。“政府的关心和帮助,给了我对未来生活的信心。”郭斌说。
“孩子的学费再也不愁了”
由三峡集团投资建设的旅游公路宛如一条玉带,不仅串联起田北画村的美景,也为村民带来了“美丽”的收益。
“以前村里没有一条好路,下雨就得踩着泥巴走。”“现在到处都是水泥路,还种上了花花草草,好得很。”……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心中喜悦。
为了配合万安县政府打造文化强镇、旅游新镇的发展目标,近年来,三峡集团在田北画村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画村越来越美,游客越来越多,当地群众脱贫之路也越走越宽。
9月,曾是村民罗学洪心中最黑暗的日子,三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两个上小学。“交了学费,日子还得过。”罗学洪苦笑着摇摇头,家里还有70岁的老母亲需要照顾,全家人的生计只能靠着他和爱人种几亩薄田。随着田北画村旅游热的兴起,当地政府积极引导村民开办农家乐增收创收。2016年,田北画村村支书在村里开起了第一家农家乐,为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提供食宿服务,“看着书记家的农家乐赚钱了,我心里也痒痒的。”在政策扶持下,罗学洪说干就干,农家乐很快开张,“现在一年能赚两万多块钱,孩子的学费也不用发愁了。” 罗学洪笑眯眯地说。据悉,田北画村已农家乐16户,每户带动3—4人就业,脱贫效益明显。
“目前,田北画村每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3000多万元,为当地新增800多个就业岗位,每年可提供1000多万元工资性收入,带动了周边2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高陂镇镇长曾尚韩介绍说。
据悉,2019年三峡集团将投入1500万元助力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我相信在三峡集团的帮扶下,画村将越来越美,村民生活也将越来越甜。”曾尚韩说。
本文摄影:喻清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