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开出幸福的花儿
本网讯(徐强)9月初的川南地区,进入到丰收的季节。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安边镇大滩村,紧挨向家坝水电站大坝,被称为坝首第一村。村内大大小小几十个总面积逾千亩的葡萄园内,葡萄已经全部成熟,进入到采摘的旺季。
9月7日,52岁的大滩村村民李天富天不亮就起了床,开始准备一天的农活。这天,他们家的葡萄园要开始进行集中采摘,一年的辛苦劳作马上就要收获了。
李大哥告诉记者,他家种的葡萄今年长势喜人,预计亩产能达到6000斤左右,按照市场收购价每斤2块钱计算,每亩葡萄收入超万元,利润可以达到六、七千元。
今年,李天富家的葡萄全部被一家建在村中的葡萄酒厂收购,葡萄采摘完成后,只需要几分钟的路途,就能够进入到酒厂,等待被酿造成甜美的葡萄美酒。
狄光军正在搬运葡萄
摄影:卢忠灿
葡萄大丰收,又不愁销路,这让一早赶来帮忙的同村村民狄光军感慨不已。狄光军是当地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秘书长,被村里人亲切的称为会长。自家的葡萄已经全部采摘完,热心肠的他又开始帮起了乡亲们的忙。
除了会长,狄光军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大滩村第一个种葡萄的人。讲起大滩村的葡萄种植,狄会长有着说不完的话。
狄光军介绍说,大滩村的葡萄种植有十余年的历史,但发展到今天的规模,还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在他眼中,村里葡萄产业的发展和“三峡种子基金”密不可分。
大滩村千亩葡萄园
摄影:徐强
狄光军提到的“三峡种子基金”,由三峡集团公益基金会、移民工作局以及宜宾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宜宾市扶贫开发协会等于2012年共同设立,目的是推动向家坝水电站移民后续发展和脱贫致富。
“三峡种子基金”对大滩村的葡萄产业发展起到了那些作用?狄光军继续介绍说,想要保障葡萄的品质和产量,科学的管理必不可少。每年的5-8月份是葡萄生长的关键时期,定期的打药、施肥是保证葡萄产量和质量的保障,这也是葡萄种植户资金需求最高的一段时间。
村民正在申请“三峡种子基金”
摄影:卢忠灿
十多年与葡萄打交道,让狄光军成为了葡萄种植的行家里手。据狄光军估算,葡萄生长的关键期,少打一次药,或者少施一次肥,葡萄产量会下降20%甚至更多,质量也无法保障。在过去,很多村民因为手头紧,农忙时借不到钱,明知道减产严重,品质也下降,但苦于没有好的办法,也只能听之任之。葡萄品质不好,直接影响了销路。葡萄卖不出去,又影响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
资金,成了限制大滩村葡萄产业发展的瓶颈。
2016年,到了资金投入的高峰期,狄光军又犯了难。而这一年,“三峡种子基金”来到村里。狄光军向村委会,提出使用“三峡种子基金”的申请。但是,能不能申请到基金?手续是否复杂?多久能拿到钱?利息高不高?这些仍然让人犯嘀咕。
让狄光军没想到的是,提交申请后的第三天,一万元钱就打进了他的银行账户。狄光军使用这笔钱,及时购买了农药、化肥等物资,保证了当年的葡萄丰收。
摄影:张伟国
申请手续简便、资金发放快、利率低是狄光军对“三峡种子基金”的最大感受。
狄光军成为了大滩村使用“三峡种子基金”的第一人。这一年,村子里一共有十六户申请到了“三峡种子基金”,缓解了葡萄种植户的资金压力。也就是在这一年,村里的葡萄大丰收,品质也提升了一大截。
说起“三峡种子基金”,在李天富葡萄园里忙活的另外一个人更有发言权,他就是大滩村村委会主任翁云洪。
每年葡萄收获的季节,也是翁云洪最忙碌的一段时间。村里哪一家开始集中采摘,他都要赶过去,了解每一家的收获情况,协助解决困难。
翁云洪与李天富交流葡萄种植
摄影:卢忠灿
在他的眼中,“三峡种子基金”之所以为村民的增收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和其运作模式密不可分。为了更好地利用“三峡种子基金”,和其他受帮扶村一样,大滩村成立了“三峡种子基金”管理组,资金下放到村账户,由村里选出专人义务负责基金的管理、审核、发放等工作。
审批权下放到村里,村里哪家真正干事业,哪家最急需产业发展基金,基金管理组的工作人员了解得一清二楚。保证分到村里的20万元“三峡种子基金”,真正做到了好钢用在刀刃上。另外,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基础上,“三峡种子基金”的申请流程做到了尽可能简化,保障基金发放的及时,在第一时间解决了农户的资金困难问题。基金的利息也仅仅收取每一万块钱每天一块钱,做到了让使用资金的农户放心发展,没有后顾之忧。
庆祝葡萄丰收
摄影:张伟国
谈起村里的变化,翁云洪显得特别兴奋。近几年,村里的葡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之前的只有少数几户种植,规模只有几十亩。到村民们争着种,抢着发展。今年,全村的葡萄总产量预计达到500吨,由于葡萄产量大、品质高,早在年初时,这些葡萄就被当地的两家葡萄酒厂全部预定。有了“三峡种子基金”的支持,大滩村的葡萄种植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去年,村里又增加了500亩的葡萄种植面积。经过3年的生长期,葡萄就能够挂果、上市。到了采摘期,村里又会是另一番繁忙景象。
李天富正在采摘葡萄
摄影:卢忠灿
时间接近正午,李天富结束了葡萄园里的农活,回到了一路之隔的农家乐餐厅帮忙。午饭时间到了,宽敞的农家大院里被私家车塞了个满满当当。李天富说,村里的葡萄名气越来越大,这两年到村里采摘、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去年,他在自己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农家乐,用独具地方特色的农家菜招待八方游客。
说到农家乐,李天富主动跟我们提起了“三峡种子基金”。他告诉我们,在修建农家乐的过程中,“三峡种子基金”解决了他建设资金的燃眉之急,农家乐赶在了去年葡萄采摘的旺季开业,让他“狠狠”地赚了一把。
九月的阳光,和煦、温暖,整个向家坝库区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美好、富足的新农村景象。大滩社区村的千亩葡萄园内村民们忙着采摘;宝宁村的桂圆也已经挂满枝头;联合村杨胜明家养殖的土鸡马上就要出栏;屏宜社区移民户蒋光军种植的绿油油的大棚蔬菜一眼望不到头。“三峡种子基金”成为了库区村民发展生产、共奔小康路的“助推器”和解决村民资金难题的“及时雨”。
向家坝库首第一村大滩村
摄影:徐强
正在向家坝库区调研的三峡集团移民工作局向家坝工程移民项目部副主任张军用短、平、快三个字总结了“三峡种子基金”的特点。短是解决资金急需,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平是决策层级建在村上,乡里乡亲,知根知底。快是资金到位快。
从2012年以来,三峡集团先后捐赠“三峡种子基金”共计1200万元,覆盖了向家坝库区的62个村。小“种子”做成大产业,“三峡种子基金”真正让向家坝库区的村民们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