熠熠烛光 点亮希望——来自凉山州的三峡支教故事

本网讯(徐强)三峡集团金沙江下游4座水电站库区,受限于当地办学条件和教育发展水平,移民学生和特困家庭学生很少有机会接受到优质教育。为帮助库区百姓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从2018年开始,三峡集团与凉山州政府合作,在凉山州率先探索实施了“三峡烛光行动”“三峡班班通”“三峡励志班”“三峡奖学计划”等4个教育帮扶项目。目前,这些项目正在电站库区涉及的川滇两省其他市(州)县复制推广。

2019年9月5日,星期四,凉山州西昌市西乡乡中心小学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们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节音乐课。课前,孩子们既兴奋又期待,他们早就听说,新学期,会有一名新的音乐老师给他们上课。

上课铃响了,一位年轻的女老师走进了课堂。她带着孩子们一起打节拍、做游戏、唱歌、跳舞,四十分钟的音乐课在孩子们的欢歌笑语中结束了。

课下,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聊起了他们新的音乐老师。有的说老师长得好漂亮、有的说老师的歌唱的好听。但孩子们说的更多的,是音乐课的内容变得丰富了,有吸引力了。

彭薇老师上课

新的音乐老师名叫彭薇,是一名支教老师,负责乡中心小学六个年级共八个班的音乐课程。看到孩子们这么喜欢自己,彭老师的心里也乐开了花儿。就在前两天,隔壁班上的一个彝族女孩还给她起了一个好听的彝族名字——阿平妮扎莫。妮扎莫在彝语中是善良、爱笑、漂亮女孩的意思。

学生眼中的彭薇老师

看到彭薇老师的课上的有声有色,孩子们又那么喜欢,西乡乡中心小学校长叶辉感慨良多。叶校长介绍说,由于教师资源欠缺,学校的音乐、美术、体育等文体课程,长期以来由教授语文、数学等课程的老师兼任。这样的上课方式,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彭薇老师的到来,让学校的音乐课程变了一个新模样。

彭薇老师课下与孩子交流

一天的课程结束了,彭薇老师返回到学校分配给她的宿舍,继续备课。来到学校一周的时间,彭老师几乎每天都加班到深夜。针对1-6年级的不同特点,她要分别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更具特色和创新性的课程。

彭薇老师备课

此外,她还在准备一项同样重要的任务——准备下周的公开课课程。公开课上,她将为来自西乡乡十几所村小学的20多名音乐老师,分享她的教学方法。

这些发生在西乡乡中心小学的点滴变化,都起源于一项活动:“三峡烛光行动”。

由于条件差、交通不便、收入水平低,凉山州优质教育人才进不来、留不住,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针对这一现状,三峡集团决定在凉山州启动实施一项支教服务行动计划——“三峡烛光行动”,由三峡集团出资资助一定数量的支教老师,以弥补当地优质教师不足的短板。

2018三峡烛光行动支教岗前培训结业典礼

今年,西乡乡中心小学分到了两名三峡烛光行动的支教老师,分别是音乐老师彭薇和英语老师胡海霞。她们的到来,弥补了学校教师数量的不足,更是解决了师资力量的结构性缺失问题。

支教老师学习网络教学课程

我们见到胡海霞老师时,她正在办公室备课。今年已经是她连续第二年参加三峡烛光行动了。谈到为什么还要继续留下来,胡海霞老师告诉我们,三峡烛光行动在保障支教老师经济收入的同时,特别重视支教老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全程的规范管理和服务,让她在安心教学的同时,教学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胡海霞老师与同学交流

“三峡烛光行动”项目启动后,三峡集团按每位支教教师每年3.5万元的费用预算标准,2018至2019学年度,共向凉山州8县市中库区移民人数较多、师资缺乏的中小学派遣了52名支教志愿者。2019至2020学年度,又从1200多名报名志愿者中遴选出96位,加上上一期结束后留任的30位,共有126位老师已在今年9月奔赴凉山州8个县的48所学校任教,受益学生超过6000人。

2019三峡烛光行动支教志愿者岗前培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熠熠烛光,点亮希望。相信支教老师们教的每一首歌、上的每一节课,都会点亮孩子们心中对未来的期许,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