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新华社:齐岳山断裂与三峡工程无关

  本网讯  一则关于三峡地质灾害的网贴日前引发网民普遍关注。网贴预言,南北向横亘川东鄂西的七百里齐岳山北端断裂,古地质剧烈活动因三峡蓄水恐被激活,会诱发大级别强震。网贴在网易博客、天涯论坛、新浪微博等各大论坛和微博被点击、转载超过50万次,引起部分网友恐慌。齐岳山断裂是否会发生强震,从而威胁三峡大坝安全?记者带着同样的疑问,采访了长江水利委员会以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部门相关专家。
  古断层因三峡蓄水被“激活”?
  这则标题为“三峡最大隐忧:齐岳山东北断裂”的网贴,援引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一位己退休官员的观点,称对三峡水库而言,危害最大的是构造型地震,在一些小断层的交会部位,有可能诱发水库地震。
  网贴重点讲述了齐岳山断裂,三峡及大三峡地区,本身是地质板块活动剧烈的地方,有多条断裂带贯穿库区。最危险的地段莫过于齐岳山东北和建始北延断裂,这一线在成库蓄水后,古地质剧烈活动恐被激活,诱发大级别强震。“这些认识,恐怕将远超原来三峡上马时均往有利处论证的6级或6.5级地震的认识。”文章将地质构造与水电开发联系起来。作者提到,“令人忧虑的是,目前中国西南的水电开发,许多重点水库与这些地震带和地质断裂带交错甚至重合。”
  网贴引发全国网友普遍关注,一部分网友表示担忧。新浪微博网友山西“理性哲人”说,这篇博文让我难抹心中的恐惧。
  多数网友对网贴内容持质疑态度。新浪微博海南网友“嘛呢子”认为,此文有文人情怀,但缺数据支撑。新浪微博网友“themostfit” 反驳说,这是危言耸听。日本9级地震无一处溃坝;汶川8级地震,相距震中7公里的紫坪铺无恙。同时,还有网友表示不懂地质,也不懂水害或水利的诱因。长江和长江流域是民族赖以生存的命脉,呼吁专家关注并回应。
  专家:齐岳山断层不会诱发三峡地区强地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厚群5月7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很多人看来,好像造了大坝就会引发地震。其实,世界上有上十万个水库。研究表明,由水库引起的地震概率远远小于千分之一。“因此,并不是所有水库都会发生地震。”
  同时,陈厚群还解释说,与水库有关的地震可以分为两类,即非构造型地震和构造型地震。约90%的水库地震属于非构造型地震。水库蓄水之后,库区一些岩洞、岩体受到蓄水带来压力调整。譬如在石灰岩地区,由于岩溶比较发达,蓄水以后,由于水渗了进去,容易造成坍塌,形成岩溶型地震,这样的地震与发震构造没有联系,基本是浅层地震,震级不超过3一4级,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另外一类是构造性地震。发生构造性地震需要三个条件:具有发生地震的断层、断层应力已经达到临界值、断层具备渗透条件。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因为水库蓄水触发地震。目前数据表明,水库诱发的构造性地震最大震级不超过6.5级。”陈厚群说。
  那么,齐岳山断层是否具备发生强震或水库地震的条件?中国工程勘察大师、长江水利委员会原三峡工程地质专业负责人陈德基对此予以否定。陈德基说:“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众多专业部门、研究单位和专家就开始研究三峡地区的大地构造环境和所有大型断层的活动性。几十年研究结果证明,三峡地区是我国地质构造稳定性较好的地区,没有大型的活动构造和发震断层。三峡水库所涉及的九个县市,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6级以上的强震。齐岳山断层虽然是一条区域性断层,但它不是一条活动断层,更不是一个发震断层,沿齐岳山断裂历史上就没有发生过强震。在三峡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中对之做过专题研究,不会像文章里所说会激活而发生强烈地震。
  陈德基告诉记者,三峡工程水库诱发地震问题也已经经历半个世纪研究,有了明确的结论,并建有一个高精度的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台网。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一直在监测三峡地区的地震活动,目前得到的数据显示,三峡水库蓄水后诱发了许多微震和极微震,但基本上都是非构造型的矿震和岩溶型地震,99.8%的震级都是小于3级的微震。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活动越来越弱,今年以来的监测数据表明,地震活动的地点和强度,都已恢复到接近三峡工程蓄水前的状态。蓄水后的这些小震和微震都远离齐岳山断层,与之毫无关联。三峡地区没有活动性很强的断裂带,也没有诱发强地震的构造。这是几十年来国内专家一致的研究结果。所谓齐岳山断层是地质板块活动剧烈的地方,最危险的地段莫过于齐岳山东北和建始北延断裂,这一线在成库蓄水后,古地质剧烈活动恐被激活,诱发大级别强震,民众将以肉体直接承受灾难”的说法。除了引起民众不必要的心里恐慌外,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
  西部水电开发趋利避害
  据陈德基介绍,任何一座水坝,由于改变了临水岸坡岩体物理力学性质等因素,会诱发一些地质灾害。三峡水库己蓄水运行8年,试验性蓄水已开展近4年,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库岸稳定性问题的性质及危害程度影响已基本暴露。随着时间推移,水岩环境逐渐趋于新的平衡,地质灾害的数量和规模都会趋于减小,这也是国内外水坝建设中已被实践证明了的一个普遍规律。所以,“地质灾害会越来越严重”这种说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水电开发步伐加快,有网友担心,西部地质构造不稳定,尤其是在汶川地震后部分山体松动,修建水电站是否会引发地震?
  对此,陈厚群院士介绍说,目前我国己在金沙江下游建成世界最大的水库地震台网,用于监测和预防水库地震。我国在水库地震研究上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专家研发了更切近工程实际的“大坝一地基一库水”整个系统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和软件,提出了替代传统“刚体极限平衡法”的高拱坝抗震总体安全性评价的新方法。同时,我国西部在建的水利工程,抗震规范的设防标准与国外同类标准相比较高,将有助于趋利避害开发水电。(作者:冯国栋)

发布日期:2015年0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