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非停”的质量尖兵
本网讯(胡鹏 报道)2010年,三峡、葛洲坝两站机组“零非停”目标顺利实现,欣喜之余,长江电力检修厂全体员工仍未有丝毫懈怠,这支曾多次出色完成三峡700MW机组检修任务,并担负着流域检修使命的检修队伍,像一支上满弦的弓箭,在岁末年初,在如火如荼的两站岁修中,不断总结经验和不足,提升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水平,在追求精益检修的道路阔步前进。
责任:质量之重
责任提升质量。检修质量不同于有形产品质量,检修质量最终体现在机组设备的安全健康运行,存在于机组检修的每个步骤中。提高机组等效可用系数、确保主辅设备检修一次合格率100%、全面实现零非停??是检修厂质量管理目标。要最终实现这个质量管理目标,首先要提高全体员工的责任心,只有高度的责任心才能铺就高质量的康庄大道。
2010年9月,检修厂按照全国质量月活动的要求,踏踏实实地开展了质量教育主题活动,紧紧围绕“抓质量水平提升,促发展方式转变”的主题,展开了征文竞赛、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得到了广大员工支持,大家把质量教育月看成2009-2010年三峡、葛洲坝岁修前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提升技能的大操练,将质量主题活动和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安康杯”竞赛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为保障机组安全健康运行献计献策,为扎实提高检修质量集思广益,为即将到来的岁修秣马厉兵。
质量教育月活动之所以能够得到检修厂员工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与检修厂内部良好的主任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从2007年起,检修厂不遗余力地在全厂范围内进行以“主动责任、终身责任”为主要内容的责任文化建设。通过引导员工开展“我的责任在哪里”大讨论、撰写企业责任文化小故事、编辑责任文化手册、制作班组文化墙、选树先进典型、责任文化专题宣贯等一系列专题活动,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主动责任、终身责任”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员工责任意识普遍增强。检修员工凭借着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检修技艺出色地完成了三峡5号机组检修、三峡机组单向阀改造、葛洲坝机组A级检修、三峡水库175米蓄水、迎战2010年汛期特大洪峰等重点工作,并最终实现了机组“零非停”的质量管理目标。
创新:质量之变
要不断提高检修质量,光有强烈的责任心还是不够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创新才能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质量效益。
检修记录是直接决定检修质量关键因素,完成一台机组检修,需要收集、记录、计算、整理、核对的数据更是数以千计。在以前的工作中,这些工作全部由员工手工记录在纸质台账上。由于纸质台账存在不易保存、无法实现远距离共享等缺陷,使得检修原始记录查找起来非常麻烦、可比性差,并且不具备可追溯性。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检修厂大力推行ePMS数据平台,实现了检修记录电子化、设备状况电子化、材料备品管理电子化、检修图纸电子化等。通过强大的管理软件将共一台机组的数据集中在一起,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还同时具备与其他机组状况的横向可比性、与自身不同时间段内状况的纵向可比性,为机组状态分析和在线诊断奠定了基础,更有利于检修质量责任机制的建立健全。
为了进一步完善ePMS数据管理系统,检修厂在2010年里实现了葛洲坝和三峡数据的分离,全新的三峡区域ePMS系统上线运行,让检修记录的收集、输入、查找、分析工作更加简单快捷。
为了探索流域-梯级检修新模式,从2008年开始,检修厂在岁修工作中积极推行检修项目管理,以更精练的人力、物力配置,完成更多更艰巨的任务。
在检修项目团队里,从检修厂机械、电气、水工、公用、监测各个部门选调而来的项目员工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奋斗,由于项目管理模式减少了协调沟通环节,减少了推诿扯皮现象,极大地激发了员工们的战斗激情和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大大提升了检修质量。在三峡5号机组检修中,检修员工们同心戮力,视质量为生命。严格控制每一项检修质量,将推力头与转子下法兰的同心度由原来的0.05mm提升到0.02mm。虽然只是0.03mm的距离,却是检修标准的大步跨越,也是检修质量管理厚积薄发的见证。
2010年10月底,三峡4号机组B级检修开工。为了得到更精确的测量结果,更多的新工具新工艺得到运用,检修厂机械检修部辅机分部在导叶轴套圆度测量上运用了自己设计专用测量工具,告别了以前使用钢板尺、卷尺的历史,将检修记录从1mm精确到了0.01mm,为日后的回装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细节:质量之基
检修质量存在于检修的每个过程,存在于检修的每个细节。视质量为生命的检修厂员工对于过程中细节的讲究,更是到了“寸土必争”的地步。
作为机组检修工艺流程的指导性文件??《检修作业指导书》、《检修规程》的编写和修改工作一直为检修厂各部门高度重视。在每轮岁修结束后,检修厂各部门都会组织人员针对岁修中出现的新情况对《作业指导书》、《检修规程》进行修改,对于步骤中细节的追究,更是细致到每个字每个数据都认真推敲。在检修作业实施过程中,员工们并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而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优化调整工序。如在三峡4号机组检修工作中,检修厂机械部发电分部员工因地制宜地增加了修前盘车工序,这一举措为以后的修后盘车取得了宝贵的原始数据,为精益检修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保障。
“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检修员工始终坚守这一信念,并将其始终贯彻于检修工作始终。从细节做起,从点滴做起,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步骤,严把质量关,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小做起。
密封条、密封圈等密封件在机组上的使用十分广泛,无论是油系统还是水系统,要做到“滴水不漏”,都离不开它。如何使用的密封件不合适,轻则漏油漏水,重则导致非正常停机。就是为了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密封件,检修员工严格要求自己多做一点、做踏实一点。
密封件浸泡试验可以检测密封件的性能是否良好。虽然检修规程上并没有规定要求在使用前进行浸泡试验,但检修员工宁愿多做一点,麻烦一点,明明做24小时的试验就行了,为了万无一失,他们提前准备,把试验时间延长到48小时。不怕麻烦、不怕繁琐,只是为了让每个细节都在掌握之中。
有广西的同行来葛洲坝机组岁修现场参观,看到刚从机组上拆下来的油压装置,为其干净清洁、完全不像刚刚停机的设备而惊叹,他们问道:“在我们那里,这个地方最容易渗油,经常漏的地上到处都是。你们这儿这么干净是怎么做到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只要细心地把每件事情做好,什么奇迹都能够发生。
精益求精铸精品,精雕细琢创卓越。在精细化、标准化的大道上,长江电力检修厂不断迈出殷实的步伐。检修人将以“零非停”为起点,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勇于创新,实现新的超越,铸就新的辉煌!
发布日期:2011年0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