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14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 > 2014年中华鲟放流活动详细页
加强国际交流增进科研互访 推动科研工作

    广阔的视野,频繁的业内合作与交流,是中国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推进科研深度的不竭动力。
2013年,中华鲟春季放流活动第一次将活动推向国际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来支持信函,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大自然保护协会等著名国际环保组织派出代表出席,还有当地企业、社会群众、志愿者以及学生团队,参与放流人数超过 1000人,成为历届放流活动参与单位和人数最多的一次。
    2013年,为科学系统地阐明三峡水库形成后库区生态系统演化规律,中华鲟研究所邀请了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清华大学、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长江水产研究所、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的专家对三峡水库蓄水运行以来的水库生态系统结构演变趋势以及水生生物群落结构优化措施进行了探讨。此外,以“保护鱼类资源,绿色水电工程”为主题,研究所与三峡大学联合举办了首届三峡、葛洲坝工程鱼类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百余人参加。
    长期以来,中华鲟研究所与 WWF、TNC、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和科研院所保持互访交流。在WWF流域综合管理年会上,中华鲟研究所对生态调度工作进行了报告,WWF淡水项目办公室、武汉项目办公室负责人曾多次到研究所进行交流。TNC全球淡水项目总监、北美淡水项目和大河伙伴项目主任等人就双方各自工作和合作方向进行了交流。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鱼类与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院长、美国联邦政府野生动物局的专家也相继到所访问。通过与科研机构、环保组织建立广泛合作,中华鲟研究所不断把国际先进的经验技术引入自身的科研实践。
    如今,中华鲟研究所已成为国内外社会公众了解中国三峡集团生态环保实践与成果的窗口。研究所本部以及向家坝放流站均顺利通过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年检验收,向家坝放流站还被国家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先进单位。

版权所有: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2002-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1号 技术支持: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主办 新闻中心/信息中心制作维护 京ICP备130369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