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14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 > 2014年中华鲟放流活动详细页
环保教育需要仪式感的培养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左),与山西孝义市兑镇小学退休教师冯长清(右),共同放流中华鲟。 黄正平 摄

  本网讯 (任红 报道)2014年4月13日,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先生来到了位于湖北宜昌的胭脂园中华鲟增殖放流现场,并亲手把几条中华鲟放归江河。

  72岁的许智宏先生,每年要跑十几个“人与生物圈”体系的自然保护区,考察珍稀动植物的保护工作。这是他第一次看到高峡平湖的三峡水库,也是他第一次受邀参与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他目送着鱼儿潜水而去,在江边伫立良久。他说:“没想到中华鲟两年时间能长这么大。”

  当记者问及许智宏先生,作为教育家,他如何看待环保活动,如何让环保教育深入人心,而不是流于表面,变成一场环保表演。许院士认为,他亲历的这次中华鲟放流活动,公众参与度很高,不是一场秀,而是一场仪式。环保教育恰恰是需有仪式感的培养,不断让公众,特别是孩子们更多地参与其中。因为小孩子的心灵是非常敏感的。很多时候,不是大人在影响孩子,而是孩子在影响大人

版权所有: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2002-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1号 技术支持: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主办 新闻中心/信息中心制作维护 京ICP备130369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