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刘玉佩 报道)过去十年来,三峡集团积极与国际行业协会、环保组织开展交流与合作,在水电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电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取得了广泛的理解和共识。2014年中华鲟放流活动举办前夕,三峡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林初学在访谈中讲述了三峡与国际组织携手绿色合作的缘由。
是水电工程,也是生态工程
三峡集团的事业基础来自于长江,在林初学眼中,生态环境保护是水电人的天然责任。“水电工程本身与自然资源利用和改善人类生态密不可分,国家倡导开发水电,正是从环保角度看重水力发电的清洁性。三峡枢纽工程除了提供清洁能源外,其防洪、补水等综合效益也与长江中下游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息息相关。作为三峡的建设运行者,作为水电人,关注生态环境是由我们的工作性质本身确立的。”
谈到与环保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初衷,林初学说,“水电工程在为社会提供清洁能源、为环境保护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确实存在着在江河干流筑坝带来的水生生态环境改变。我们并未忽视这些客观存在的环境影响,选择与环保组织携手合作,正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处理办法,让大坝在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减轻乃至消弭其负面影响。”
“通过与在河流保护、环境治理方面经验丰富的环保组织交流合作,借鉴和学习他们在水环境治理、水资源利用、水生生态保护各方面的国际经验和典型案例,这对长江水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即便是对水电持激进反对态度的环保组织,也要保留与他们对话、沟通的渠道,在他们关注和呼吁的问题中寻找合理的、对改进我们工作有益的成分。”
剥离偏见,让社会看到真实的三峡
由于媒体的某些刻板印象和公众的疏于了解,水电人在过去往往被描绘为只乐于在江河之上截流筑坝、丝毫不考虑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的群体。“让社会公众走近我们,了解我们的工程实践,了解我们的环保努力,还原一个真实的水电企业形象。”
2008年10月,三峡集团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国际水电协会、大自然保护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在西陵峡畔联合主办三峡工程与长江水资源保护及利用国际研讨会,来自五大洲18个国家的130多位代表参加,代表着水利水电界、政府部门、流域管理机构、非政府组织、科研学术团体,其中不乏所在行业和领域中的高级专家。谈起这次超越了普通业界会议的国际研讨会,林初学评价说,邀请环保组织参与不仅使议题内容更加广泛,也让社会更真实地了解了集团公司的社会责任理念与环境保护实践。
“中华鲟放流活动自2013年起首次邀请了国际环保组织共同举办,减淡了传统仪式的‘官方味道’,增加了民间参与的科普成分,能更好地起到唤起沿江民众、教育和媒体机构对保护长江水生生态认识的作用,增加了环保活动的影响力。”
走出去,带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责任
围绕创建国际一流清洁能源集团的战略目标,三峡集团近年来稳步拓展国际业务。
林初学在访谈中说,“纵观全世界水电开发格局,欧美国家可利用的水电资源上世纪已基本开发完毕,待开发的水电资源大都分布在非洲、拉美、南亚、东南亚区域。这些区域既需要增加能源供给以支持经济发展,同时又关系到全球环境生态的平衡和保护。在这些地区进行能源开发和经济建设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是一个国际性的题目。”
在海外工程建设中与环保组织合作,拓宽了中国水电开发企业的视野。林初学认为,企业仅有环保理念是远远不够的,环保实践需要经验和技术的支撑。“通过与环保组织建立合作,可以把国际上先进的经验技术和应当汲取的教训引入我们的环保科研工作,也有助于按照水电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规范从事境外水电项目的开发,以卓越的工程实践,向世界宣示三峡人致力于建设国际一流清洁能源集团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