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杨晓红 报道)“能够参加由中国三峡集团组织的2014年中华鲟放流仪式并讲话,我感到非常荣幸。”站在长江之滨——湖北宜昌2014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的发言席上,这位欧洲环境专家,满怀豪情地吐露着自己的心声。说此番话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北京办公室自然科学项目官员汉斯(Hans Dencker Thulstrup)先生。
汉斯先生在发言中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和教科文组织北京办公室2013年也支持了中华鲟的放流活动。
“人与生物圈计划”是一项政府间的科研项目,旨在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科学基础。该计划支持和促进未来自然资源管理方面的跨学科研究、论证和培训。“今天的放流活动,诠释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他说,中华鲟被称为“活化石”,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一亿四千万年,而人类仅用了几十年就让它处于濒临“灭绝”的危险。“恢复长江中华鲟的数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不仅是拯救这种重要生物、恢复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树立了人类在利用自身能力、减少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信心。”“中华鲟放流活动也提示着我们寻求环境可持续性发展道路的紧迫性。”
汉斯强调,当前,人类的活动对空气、森林、草原、海洋,尤其是河流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我们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我们及我们的子孙后代的健康与发展需要健康的环境。在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已经是一个确立的重点。”
“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我知道我们有能力让这种恐龙时代就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濒临灭绝,我们也有能力让它回家。”最后,汉斯坚定而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