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14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 > 2014年中华鲟放流活动详细页
2014年中华鲟放流首次应用声呐标记新技术

  本网讯 2014年4月13日上午在宜昌市胭脂园(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放流的2000多尾中华鲟除了传统的PIT标记和体外标记外,首次采用了声呐标记技术手段,等于给中华鲟装上了“GPS”定位装置,可以全程监测中华鲟自放流点到入海的全过程。

  据悉,此次放流的2000余尾中华鲟全部进行了PIT标记和体外标记,这两种标记方式在历年的放流工作中已经多次应用,其工作原理简单,只是对放流的中华鲟进行被动标记,以和野生中华鲟进行区别,同时防止被误补。而声呐标记则是今年放流工作的首次应用,将不同大小(1-10cm)声波发射装置植入或者固定于18尾大个体中华鲟鱼体上,通过主动追踪或在宜昌到江阴的9个断面设立声呐接收器来接收声呐信号,从而获取中华鲟的洄游信息,实时跟踪中华鲟的入海征途,为今后的放流工作和中华鲟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宝贵经验。

版权所有: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2002-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1号 技术支持: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主办 新闻中心/信息中心制作维护 京ICP备130369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