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细页
大自然保护协会项目经理李丹宁:保护中华鲟 也是保护人类自己

  (本网讯 唐东军报道)“保护中华鲟,也是保护人类自己。”4月12日,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可持续水电战略合作伙伴项目经理李丹宁在中华鲟放流现场说。

  李丹宁说,去年我在大自然保护协会的欧洲办公室呆了一年多,我跟欧洲朋友们建议说,你们应该去中国旅游一下,中国几乎拥有欧洲所有的地形地貌和景观,还有世界第三大河——长江。中国物种丰富,有1300多种鸟类、上千种鱼类。中华鲟是中国特有物种,是“活化石”。

  她说,河流不仅为沿岸的人民提供了食物和资源,也提供了经济来源、运输方式,甚至是文化的源泉。中华鲟对研究生物进化、环境变迁具有重要作用。这些鱼类又是河流生态环境的指示标,如果这些鱼类减少甚至消失,就是我们的河流环境朝不好的方面改变的一个重要信号。

  她说,长江野生鱼类的种类和数量都在下降,面临着比较严重的威胁。中华鲟生存了一亿四千万年,和恐龙处于同一个时代。换句话说,不是我们拥有中华鲟,而是我们来到中华鲟的生存国度,影响了它们的生活。我们在明白了为什么要保护中华鲟,知道了保护它们的迫切性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护好它们。今天大家一起参加的增殖放流活动,就是科学有效的保护方法之一。据我所知,美国的有关组织会运用鱼类孵化场来减少建筑设施对特定鱼类繁殖的影响,除此之外,减少捕捞、限制挖沙、恢复栖息地、迁地保护等都是保护鱼类的措施。我们应该科学、综合地采用各种保护方法,来实现我们设定的保护目标。

  在长江,大自然保护协会与三峡集团一起做了很多环境保护工作,包括助力三峡大坝更健康地运行,为社会提供更为清洁的能源,加强三峡库区上游保护区的规划等。我们和三峡集团之所以做这些保护工作,从根本上来讲,不仅仅是为了某一种鱼或某一段河流,更多的也是为了依赖长江生存的渔民和我们自己。

  李丹宁动情地说,环保这种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样的放流活动,具有非常好的环保教育意义。与自然亲密接触能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感知、好奇和热爱。大自然保护协会在全球围绕气候变化、淡水保护、海洋保护以及保护地四大保护领域开展工作,首创“自然保护系统工程”方法,甄选出优先保护区域,因地制宜地在当地实行系统保护。TNC与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一系列保护项目,包括协助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远景规划,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探讨长江流域保护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等。TNC十分感谢三峡集团、各位科学工作者和所有的合作伙伴为长江的生态保护所作出的持续不断的努力,期待未来与三峡集团有更好的合作,也希望大家将环保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