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细页
留学生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助阵中华鲟放流

  (本网讯 杨晓红报道)4月12日上午,2015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现场——胭脂园内,一群身着色彩艳丽民族服装的大学生和一群棱角分明、皮肤黝黑的外国留学生吸引了众多目光。他们分别是来自三峡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大一新生和三峡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留学生代表,近60名洋学生和少数民族孩子前来为今年的中华鲟放流活动加油、助威。

  在放流仪式现场,来自蒙古族的大一新生小伙子王忠宇告诉记者,此次少数民族班共来了27名学生代表,有朝鲜族、回族、满族、白族、壮族、土家族、藏族等十几个不同民族的学生代表。大家都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放流活动,感到好奇与兴奋,非常期待能早点儿见到真正的中华鲟。说话间,大家七嘴八舌聚拢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

  留学生代表队的领队杨老师对记者说,这次留学生也来了27名代表,他们分别来自尼泊尔、印度、孟加拉等国,从大一到大五的学生都有,也是第一次参加中华鲟放流活动。

  江边放流台旁,回族学生刘天奇放归一条中华鲟后,笑眯眯地说,好有劲儿,好滑呀!感觉不错。被冠名“中华”的鱼不多,而且中华鲟的确太稀少了,我们要保护它们,希望它们在长江里好好生活。来自印度的大一新生阿杰和同伴一起兴奋地抬了一条小规格的中华鲟放归长江后,俩人又兴致勃勃地准备再抬条大规格的放流。

  但是,来自尼泊尔的大二学生广思不解地问记者,这么多中华鲟是从哪里来的?他说自己对中华鲟不太了解,记者便对他进行了简单的科普。头发卷卷、睫毛卷卷的新疆维吾尔族姑娘娜菲莎也露出遗憾的表情说,人太多了,没放成。看来,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保护中华鲟,我们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