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自进入三峡集团后,全力攻关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5年来连续攻克性腺诱导、营养调控、雌雄同步、催产掌控、鱼苗培育、再次成熟等6大难关,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体系的全面成熟。技术上解决了该物种人工保种难题,确保中华鲟物种永存。
一 、性腺诱导
我们开展了中华鲟性腺诱导关键影响因素研究。提出了“淡水环境下周年水温过程调控的中华鲟性腺发育人工诱导技术”。实现了中华鲟个体在淡水环境下性腺由II期发育至IV期的过程。
二、营养调控
针对淡水环境下中华鲟子一代个体的营养需求问题,我们建立了中华鲟子一代亲鱼营养强化方案。通过针对性的营养强化培育,中华鲟子一代成鱼在体长、体重、肥满度等生物学指标方面均达到或超过了野生中华鲟水平。该方案成功解决了淡水环境下中华鲟子一代个体的营养需求问题,为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雌雄同步
一方面,我们开展了中华鲟精液的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研究,建立快速冷冻和解冻技术。另一方面,我们还加强了雌雄亲鱼同步成熟的协同研究,最终实现雌雄亲鱼的同步成熟。
四、催产掌控
研究确定了亲鱼人工催产时机选择标准和繁殖生态条件需求,采用活体无创伤采卵方法,构建了中华鲟人工催产技术体系,在催产成功率、配子数量和产后亲鱼康复等方面,均达到了野生中华鲟人工繁殖的水平。实现了15尾亲鱼的连续成功催产。
五、亲鱼再次成熟
我们已成功促使多尾子一代中华鲟亲鱼催产后再次发育成熟。并通过前期的研究表明,在人工条件下,中华鲟雄鱼的最小性周期为1年,雌鱼的最小性周期为3年。
六、鱼苗培育
我们成功构建了恒温自流水养殖系统,为中华鲟子二代仔幼鱼提供了稳定的养殖环境。该系统中开展了中华鲟仔幼鱼的大规模培育研究,养殖环境始终保持优良状态,仔鱼培育成活率达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