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细页
中华鲟保护 科普先行

  中华鲟保护 科普先行    研究所成立伊始,就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先后接待了来所视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习近平、李先念、李鹏、李瑞环等及国内外政要近200位。研究所在搞好科研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自身优美环境、鱼类繁多、科学内涵丰富的优势,将科研资源和人才资源转化为科普教育资源,1993年成立了科普教育机构——中华鲟园,面向公众普及中华鲟保护知识,宣传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救护工作及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所取得的成绩。

  中华鲟园于2001年10月获“国家首批AAA旅游景区”称号,2004年获“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2008年1月获“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称号,2009年12月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另外,中华鲟研究所还开展不同类别的主题活动:

  一是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主题鲜明的科普教育活动。常年面向公众开展“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我们在行动、“保护水中生灵,共建和谐家园”请您来参与;联合幼儿园及中小学校,开展“探寻中华鲟繁衍之谜,感受中华鲟生命奇迹”、“与中华鲟亲密接触”、“中华鲟宝宝出世了”、“认养放生中华鲟”“科普进校园”等活动,吸引公众参与到科普活动中来。

  二是针对环保纪念日,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教育活动。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我们开展“保护中华鲟,珍惜水环境”红领巾在行动的活动,倡导“与水为亲、与水为友;不向河道乱扔垃圾;保护中华鲟、爱护水生生物;植树造林、涵养水源;珍惜水、节约水;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的环保理念。在“地球日”,我们开展“认识地球,和谐发展”志愿者放流中华鲟活动,上百名志愿者高兴地亲手将中华鲟放入长江,释放善举,体验保护地球的欣慰。在“世界环境日”,我们联合环保单位开展“保护动物,关爱环境”宣传活动,中华鲟“走上街头”与市民亲密接触,让中华鲟这个吉祥物深入人心。在春秋季节和暑期,我们开展“了解中华鲟鱼,保护生态环境,争做环保卫士”、“关爱中华鲟,保护母亲河”等春游、秋游、夏令营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中华鲟研究所每年春秋二次放流活动中,我们会邀请在校学生、中华鲟志愿者、普通游客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并愿为维护生物多样性尽一份力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三是针对特殊群体,开展爱心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关爱中华鲟,保护母亲河”有奖征文活动,对日报、晚报、商报小记者开展中华鲟游记科普活动。汶川地震后,中华鲟研究所请北川的孩子来宜昌探寻国宝中华鲟生活奥秘。繁衍生息了一亿四千万年的中华鲟让孩子们感受到生命的奇迹,他们认识到要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坚强,好好学习,报效祖国。青年志愿者组织“青年志愿服务,关爱特殊儿童”参观中华鲟活动,帮扶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志愿者一帮一带着孩子们参观游览,耐心讲解,让孩子们享受关爱。在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和葛洲坝集团公司举办的“圆千秋伟业梦,结百年好合情”大型集体婚礼上开展放流中华鲟活动,让新人在婚礼上放流中华鲟,让爱心见证爱情。帮助大学实习学生完成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加入到环保行列,也是中华鲟研究所科普宣传的重要内容。在气候变化报道媒体推介活动中安排“绿色之旅”媒体成员访问三峡大坝,参观中华鲟,提高中外记者、编辑、新闻专业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高度重视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