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洛渡水电站筹建情况

 

  溪洛渡水电站前期工作进展

  1995年11月,国务院三建委第五次会议明确中国三峡总公司为溪洛渡水电站的业主。中国三峡总公司从1996年起组织勘察设计和科研单位,全面开展了溪洛渡水电站可行性研究设计和有关前期工作,并于2001年底完成并上报了《溪洛渡水电站可行性研究设计报告》,2002年5月编制上报了《溪洛渡水电站项目建议书》。2002年6月,原国家计委在北京主持召开了金沙江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立项建设论证会议;2002年9月,国务院批准溪洛渡和向家坝两个项目同时立项。2002年11月,原国家计委召开了金沙江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工程建设第一次协调会议。会议纪要明确指出,要抓紧认真做好溪洛渡和向家坝电站的前期筹建工程,争取“十五”期间开工建设。  

  ⑴ 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国家审查。

  2003年8月,国家发改委委托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组织对溪洛渡水电站可行性研究设计报告进行了审查,认为该报告满足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深度要求。

  2004年5月,水利部审查批复溪洛渡水电站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2005年2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审查批复溪洛渡水电站“三通一平”等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05年4月审查批复溪洛渡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2005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方案。

  在水库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投资方面,加强了与云南、四川两省地方政府的协商沟通,及时向国家发改委汇报。期间,国家发改委分别组织了两次协调会。2005年11月6日,由水规总院审查通过了水库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专题部分。

  中国三峡总公司根据各专题审查批复意见,对溪洛渡水电站规划、枢纽工程布置、大坝安全、泄洪消能、地下工程系统优化和水土保持、环境保护、长江下游特有珍稀鱼类保护区建设及鱼类的保护、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等,深入开展研究,并委托成都院修改完善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前,我们已启动金沙江水生生物保护项目的立项工作,同时委托中科院水生所开始了长江鱼类保育中心的初步设计工作。  

  ⑵ 项目核准前的评估工作已完成。

  根据国家对项目核准的要求,中国三峡总公司组织编制上报了《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项目申请报告》,并按照核准程序进行项目评估。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分别于2005年3月、5月和7月份,对溪洛渡电站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规划、工程技术经济、生态环境保护专题进行了评估。评估专家深入工程施工现场和库区、深入移民迁出地和移民安置区,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工作,对枢纽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移民安置等方面提出了重要评估意见。我们根据中咨公司评估要求,对专家评估报告提出的枢纽工程技术、水库移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补充报告。  

  ⑶ 项目核准和工程正式开工手续有待尽快完善。

  溪洛渡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复,项目评估完成后,为溪洛渡电站项目核准和工程正式开工奠定了基础。通过与云南、四川两省共同协商,我们对溪洛渡电站水库移民包干协议达成共识,并将在会上正式签字认可。项目核准需提供的有关文件已与两省协调落实,待核准文件下发后,三峡总公司将尽快依法办理工程正式开工的各项手续。

  溪洛渡水电站筹建准备情况

  中国三峡总公司按照力争“十五”期间溪洛渡开工建设的目标要求,积极有序地推进筹建工程建设。2003年2月,成立金沙江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筹建处,进驻溪洛渡工地开展前期工程筹建工作;2003年8月,准备工程首批项目正式启动。2004年6月,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明确金沙江水电开发建设管理体制,成立溪洛渡工程建设部,负责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各项建设管理工作;金沙江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筹建处全面负责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及外部环境的协调保障工作。  

  ⑴ 施工区移民已顺利搬迁,总体稳定。

  中国三峡总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国家移民政策,紧紧依靠地方政府,积极稳妥地推进移民工作。同时,加强了与云南、四川两省的协调沟通,建立了分层次、定期性和专题性的互信合作的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移民问题。实施过程中,与两省签订了阶段性的移民搬迁协议,明确了各阶段移民搬迁任务和目标。移民资金均按移民搬迁进度及时拨付,截至2005年11月,累计拨付移民资金6.695亿元,其中四川省3.445亿元,云南省3.25亿元。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2004年4月30日,施工区征地红线范围内的1906户7376名移民全部搬迁完毕。目前,正与两省移民部门协商启动库区移民工作。

  为保证筹建工程建设的顺利展开,2003年8月4日,中国三峡总公司与云南省、四川省共同组建了溪洛渡工程施工区管理委员会,并实行“业主为主、地方配合、依法管理、分区负责”的施工区封闭管理体制。施工区移民搬迁完毕后,抓紧启动了施工封闭管理工作,会同地方政府冷静面对与处理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维¥了施工?的总体稳定。  

  ⑵ 工程建设管理和技术支持保障体系已全面建立,并有效运作。

  溪洛渡水电站建设继续沿用三峡工程建设管理经验,坚持以项目法人负责制为中心的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建设监理制。强化了设计管理,做好前期规划和重大技术方案的设计工作;公开招标选择了监理单位,完善了监理机制,加强监理在现场的督促检查作用;建立并完善了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成立了金沙江水电开发质量检查专家组,强化了现场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完善了安全管理体系,聘请安全管理专家,加强现场安全工作的指导和培训;深化了工程合同管理,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建立了云南、四川两省共管共征的建安税收体制;明确了技术支持管理体系,建立并发挥工程试验中心、测量中心、安全监测中心、水文气象中心的作用;加强了梯级电站开发的综合问题的协调决策。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已正式委托国家地震局启动系统规划和建设工作。  

  ⑶ 环保水保工作全面启动,并完善了环境管理体制。

  工程筹建中,始终坚持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的原则,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批复中各项保护措施,同时确立了向国家环保总局、地方环保部门分级、分层次的报送机制。依靠并充分发挥两省专业部门及长江流域综合管理部门的作用,建立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监测体系,明确了各方的职责。施工区环境监理于2004年底进入现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2005年1月全面启动。具体实施中,沿江交通工程和边坡开挖施工做到杜绝石渣下江,严格施工废水与生活污水的排放,加强施工区粉尘、噪音和空气质量的监测,实施了生态林地、营地、边坡等专项绿化工程,建设了垃圾处理场,施工区环境状况整体良好。通过了水利部和环境影响保护部门的专项检查。截至2005年9月,已完成环境保护投资3.289亿元。

  目前,长江上游特有珍稀渔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已经开始启动,项目内容正在逐步落实。其中,白鲟、圆口铜鱼人工繁殖专项技术已委托相关单位开展研究。  

  ⑷ 筹建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并稳步有序推进。

  目前,溪洛渡电站“三通一平”等筹建工程进展顺利。截至2005年10月底,累计完成投资46.8亿元,其中建安工程投资完成32.2亿元。完成土石方明挖2084万立方米,洞挖779.7万立方米,回填550.6万立方米;完成混凝土浇筑83.7万立方米;完成锚杆87.6万根。

  主要工程项目形象完成情况:

  场内外交通工程:场内交通基本完成并投入使用,其中明路46.1公里,隧洞25公里。前期桥、临时桥及还建桥分别于2004年3月和2005年2月建成通车。金沙江大桥已于2005年9月5日建成通车。截止10月底,对外交通专用公路A、B、C标段共计20.5公里通车(全长61公里);辅助通道正实施中,部分路段已简易通车。为保障溪洛渡筹建工程的物资设备材料与人员的进场,在云南、四川两省的支持下,对金沙江两岸进入溪洛渡工地的地方原有公路进行了适当的改造,加强了维护和管理。

  辅助工程:已建成3个承包商营地、3个民工营地、1个业主营地和1个武警消防营地,累计面积32.4万平方米,今年底全部投入运行;布置3个水厂,1座110千伏中心变电站和4座350千伏施工变电站,大部分已投入运行。中心场砂石加工系统、黄桷堡砂石加工系统及混凝土系统已投入运行。设置了黄桷堡渣场(容量295万立方米)、豆沙溪沟渣场(容量2211万立方米)、杨家沟渣场(容量105万立方米)、癞子沟渣场(容量460万立方米)、塘房坪渣场(容量1800万立方米)、溪洛渡沟渣场(容量600万立方米),已全部投入使用。左右岸沟水处理工程均已投入使用。

  导流工程:两岸各布置三条导流洞,洞挖工程总计413.5万立方米。目前,导流洞上层洞挖基本完成,正进行中、下层开挖,洞挖累计完成350万立方米,占洞挖总量84.6%;洞身底板混凝土开始浇筑,边顶拱混凝土钢模台车正在安装。

  大坝工程:目前,正在进行缆机平台和坝肩开挖的辅助及配套项目的施工。

  地下厂房工程:正在进行电站进水口及地下厂房辅助项目的施工。截止10月底,已完成进水口上部施工道路、主厂房、主变室、尾水调压室上层施工支洞及中导洞工程、尾调交通洞工程等项目。

  溪洛渡水电站施工区移民搬迁完毕,移民安置逐步到位,施工区总体稳定;筹建工程各项目按照总进度计划及施工总布置要求全面实施,场内外道路及桥梁工程、供水、供电、通讯工程,施工营地已逐步投入使用,主体工程施工道路、砂石骨料和混凝土系统等辅助与配套项目正在实施,导流洞开挖基本完成并转入混凝土浇筑。溪洛渡水电站筹建工程已满足主体工程正式开工要求。(完)
版权所有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未经书面授权严禁刊用本网站资料。若经授权刊用,请注明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