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洛渡工程对实施西部大开发 实现“西电东送”的重要战略意义

 

  水利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水电开发可以带动西部地区的交通、建材等工业,也将吸纳部分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剩余劳动力。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实力较落后,未来经济发展是目标是按时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产业技术需求主要是大规模优势能矿资源开发和后续加工技术,包括云贵川藏桂水能和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基地等。由于有色金属资源开发是高耗电工业,与水电同时开发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西部水电开发可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一个大型水电站的建设,往往形成一个中小城市,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有利于西部实现小康目标。

  溪洛渡水电站既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也是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骨干电源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的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三西(山西、陕西、内蒙西部)地区蕴藏着全国煤炭资源总储量的65%,西南三省一市(四川、云南、贵州及重庆)蕴藏的可开发水电资源占全国的50.7%,然而这两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均较低,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制约。华东和华中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对能源和电力需求大,但能源资源贫乏,需要接受外区送电。实施“北煤南运”和“西电东送”就构成了我国能源配置的基本格局。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西电东送作为了重要内容。朱?基总理在为华南地区西电东送一期工程的批示中明确指出:西电东送工程的开工标志着西部地区大开发拉开了序幕。国家计委在全国西电东送会议上,进一步明确西电东送要以水电为主,优先发展水电。

  金沙江是我国亟待开发的最大水电基地,也是世界上少有水能资源富集的河流。溪洛渡水电站是金沙江水电基地的第一期工程,工程规模大,调节性能良好,发电质量高,综合效益显著。根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溪洛渡水电站主要供电华中、华东地区,并兼顾川渝、滇的用电需要。溪洛渡水电站成为实施“西电东送”战略的骨干电源,使“西电东送”有了一个较高的起点。

  华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门类齐全,基础好,经济增长的速度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五”及以后仍然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华中地区地处我国的腹地,是联系南北、承东启西的重要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和原材料工业基地,从“八五”初至今,国民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华东、华中地区电网负荷总容量基数大,且今后10年至20年仍将保持较高的负荷增长,网内水电比重小,结构不合理,需补充水电,改善电源结构。溪洛渡水电站6月至9月出力较大,正值华东、华中地区负荷高峰期,输送的电力电量容易被电网吸收,容量替代率在90%以上。按照2010年至2025年的电力发展规划,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的电力全部输送给华中和华东地区,其容量仅占当年两地新增装机容量的40?60%左右,其缺口部分仍须由火电或其它电源补给。

  华东三省一市所在的大部分地区均处于国家划定的酸雨和二氧化碳污染双控制区,巨大的环保压力和能源资源不足制约了华东地方电力的可持续发展。溪洛渡水电站西电东送,不仅满足电力负荷增长的要求,而且有巨大的环境效益,每年可替代火电发电量约556亿kW?h,相当于每年减少燃煤2200万t,减少CO2排放量约4000万t,SO2约40万t,减轻了大气环境的污染。

  建设溪洛渡水电站,实施“西电东送”,对实现我国能源合理配置,改善电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将起到重要作用。

  带动金沙江两岸川、滇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溪洛渡水库区处于攀西-六盘水地区的核心地带。攀西-六盘水是我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该地区不仅有丰富的水能资源,而且还有种类多、储量大的矿产资源,以及充足的光、热资源和生物资源,被誉为“聚宝盆”、“得天独厚”。由于开发利用十分有限,这里的经济仍然落后,迄今未摆脱贫困,与全国经济形成极大的反差。

  库区的9个县(区)为汉族、彝族、回族、苗族等多民族的聚居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39人,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2%。地区经济落后,各县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所占比重小,丰富的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等均未得到开发利用。这9个县(区)均为贫困县(区),1995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云南、四川省产值的二分之一,全国人均产值的三分之一,差距甚大,近年来差距还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建设溪洛渡水电站,开发金沙江水能资源,必将给库区经济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随着电站的建设,库区对外、对内交通条件将大大改善。移民资金和工程建设大量资金的投入,对库区各县的经济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金沙江下游河段梯级电站开发环境综合影响进行研究和监测,对库周陆生生态、局地气候影响,库区低温水与气体过饱和专项监测,白鲟和圆口铜鱼等珍稀鱼类的保护,对生态环境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兴建溪洛渡水电站,实施“西电东送”,对实现我国能源合理配置,改善电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地区特别是川、滇金沙江两岸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长江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完)
版权所有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未经书面授权严禁刊用本网站资料。若经授权刊用,请注明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