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作出的重要部署,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的具体体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解决领导干部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其目的是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使我们党的各级干部更好的联系基层,联系群众,帮助解决群众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动员全体群众更好的投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来,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每个人的贡献。
通过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领导关于唯物史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论述,特别是为民务实清廉的论述,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认识更为深刻。他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人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回想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发展历程,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去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事业得以胜利前进的根本保证。
毛泽东同志在建党初期,就在深入分析中国的阶级状况,特别是广大的工人、农民的状况以及需要的基础上,洞察到了中国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人民群众的改造社会的革命愿望,进而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思想,如,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土地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关键地位;以及马克思主义要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等等。革命的动力来源于广大群众,他们的社会状况和革命愿望和积极性是革命成败的关键,只有准确把握他们的脉膊,才能制定正确的革命路线。无疑,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1925年10月,中央扩大执委会的决议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1929年12月,毛泽东起草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指出:红军的任务不只是单纯地打仗,还要负担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1930年在反“围剿”的艰苦环境中,毛泽东指出,共产党正确的斗争策略是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产生的。1934年1月,毛泽东写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著名文章,并深刻地论述到,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党和政府必须关心群众生活,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必须注意工作方法。他极力反对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
抗战时期,特别是延安整风当中,毛泽东等更明确而系统地论述了群众路线,提出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为群众谋利益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的观点等。“七大”上毛泽东指出,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它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刘少奇也指出,群众路线是我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群众观念还体现在,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群众,这是党的根本宗旨,它体现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党的干部和各党员的实际行动中。毛泽东曾指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的利益。我们做到了这一点,人民群众也就成为党的依靠和坚强后盾,成为党的事业的巨大力量。因此,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准确地概括了我们的政策和方针来自于群众,又必须回到群众中去,以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只有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的工作才能取得成功。因此,必须坚持民主作风,虚心地向群众学习,虚心地调查研究。
二、树立群众观念,依靠职工搞好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是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只有立足企业实际,尊重职工意见,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得以顺利进行,才能保证企业和社会稳定。对企业领导班子而言应坚持几条原则:
其一,立行调查研究之风,了解群众的思想和呼声,这是正确制定各项制度和措施的保障。因此,经常性的座谈会、意见箱、个别谈心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
其二,要使政策措施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这当然需要群众理解,并支持所里的各项决定,因此,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解释工作绝对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而且党政领导班子各成员要逐步形成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做工作,这里,勤政是极为重要的。
其三,我们的各项改革都必须在有利于长远发展,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创新,有利于为国家和社会不断做出贡献的前提下,有效地保证和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物质利益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其四,坚持群众观念,还要大张旗鼓地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培育大局意识、团结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在一个企业,我们要大力倡导“爱厂如家,立足本职,多做贡献“的理念,不断推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方面是要重点解决领导干部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在领导干部中真正树立起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观。要把“办好企业的事靠群众,解决群众问题靠领导”的群众观点作为每个领导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真心实意的解决群众希望解决的问题。
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企业,要干的事情非常多,但每一工作都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参与和奉献,离开了群众的参与,能力再强的领导也只能望洋兴叹。所以,能否调动广大群众的热情和主动性,积极参与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伟大实践中来,至关重要,也是检验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砝码。
要动员和带领广大群众真正投入工作,必须帮助群众解决他们想解决而又无能为力解决的事情。他们身处基层,人脉关系十分有限,他们有很多具体问题不能很好解决,比如,孩子上学、生病就医、孩子就业、住房等等,怎么样真正实现“居有所住、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上得起学,看得起病,就得了业,买得起房等。只有这样,老百姓才会跟你走,跟你干。
常言道: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只有各级党的干部真正的解决好“四风”问题,干部在群众中才有威信,才有号召力,我们党的事业才会发展,伟大的中国梦才会实现。(作者: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朱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