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6月5日讯: 6月1日9时,三峡大坝中的闸门按计划准时启动,三峡工程正式蓄水。长江三峡水位将由66米提高到135米。 三峡工程1993年开工建设,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2002年11月6日导流明渠截流合龙。随着此次水库初期蓄水,第一批机组发电和永久船闸的通航,三峡工程的二期建设任务完成,三峡工程开始产生效益。 此次三峡大坝蓄水是座里程碑,它标志着三峡工程开始转向收益期。从此三峡工程将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发挥作用,三峡电站也将为祖国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那么,三峡工程下闸蓄水后对水环境有何影响?水库的安全性如何?蓄水后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如何解决移民难题?……本期推出的三峡蓄水专题,将一一给您解答。――编者
一问 三峡蓄水后将经受什么考验? 三峡大坝蓄水后将经受5个方面的考验:首先,蓄水以后三峡大坝要经受挡水考验;其次蓄水后三峡工程将从建设期向运行管理期过渡,运行管理的措施是否到位也要接受实践检验;第三,三峡工程断航后开始的翻坝运输将面临新的考验;第四,蓄水期间水库水位每天都要上升3?5米,对水库上游航道包括码头、船舶以及水库周边地区都会产生影响,要根据水位变化做相应的调整;第五,对蓄水过程中水库清理工作的考验。
二问 三峡大坝是否固若金汤? 目前,三峡蓄水的核心人工建筑物由已竣工的左岸大坝和右岸围堰组成。大坝和围堰都是成千上万吨混凝土浇筑起来的庞然大物,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做到滴水不漏。现在人们最关心的是大坝的裂缝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是大坝浇筑很难完全避免的问题。作为世界上混凝土浇筑量最大的高坝,在连续高强度施工中,三峡大坝出现裂缝也是难以避免的。2000年冬季,三峡大坝泄洪坝段出现多条裂缝。虽然这些裂缝是表面或表层裂缝,但仍然引起了三峡工程参建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不留隐患是三峡工程必须遵守的原则。为处理泄洪坝段的裂缝,国内17名知名专家坝上“会诊”,采取了4道处理措施,做到万无一失,直到专家检查认定已没有隐患。 在蓄水验收前,三峡大坝海拔135米高程以下的裂缝处理已全部完成。正式验收前的安全鉴定和技术预验收都得出了一致的结论:这些裂缝处理后没有留下隐患,三峡大坝安全运行有保障。 质量是三峡工程 的生命。三峡工程从1993年开工至今,已经对13万多个单元工程进行了质量验收。每年的质量验收合格率都是100%。2002年三峡工程优良率达到91.9%。
三问 三峡蓄水能带来哪些效益? 三峡工程初期蓄水有望带来五大效益:防洪效益:水患初治。目前蓄水达到135米后,当荆江河段防洪发生危急形势,沙市水位达到45米时,三峡工程在确保大坝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可利用预留的2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拦蓄上游洪水,缓解下游荆江河段的防洪压力。发电效益:成就光明。当三峡工程下闸蓄水达到135米后,三峡大坝上下游会形成65米的落差,形成120多亿立方米库容,其电力蕴藏量与葛洲坝电站相当。年内计划投产4台70万千瓦大型发电机组,可向华中、华东、广东等地送电55亿度。航运效益:水道改观。据测算,三峡蓄水至135米后,巫峡江段水深将增加55米,瞿塘峡江段可增加50米。水深增加,将使大部分急流、险滩、浅滩消失;流速变缓,将大大提高行船速度,降低航运成本,航行也将更加安全。而且大坝的永久船闸将作为世界级数最多、总水头最高的内河船闸。旅游效益:妙笔生景。当三峡水库蓄水达到135米高程时,将形成436公里的河道型水库,许多地段的江面宽度将增加到3000米左右,形成蔚为壮观的峡间平湖。“三峡画廊”内将增添12个“蓬莱仙岛”。社会效益:移民脱贫。三峡库区是中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兴建三峡工程,实施百万大移民,给库区两岸带来了千载难逢的经济腾飞的良机。从1993年实行移民后,不仅改变了三峡库区落后的交通、生活条件,库区落后的工农业结构也得到及时调整。1999年,国家及时对移民工作做出两个重大调整,鼓励和引导了12万农村移民走出峡谷,到上海、广东等地建设新家;1000多户“五小”企业也在搬迁中关闭,取而代之的是名牌企业。这不仅有效提高了库区人民的生活质量,也为库区的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问 三峡蓄水后会不会引发地质灾害? 有关专家称,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在蓄水后带来的危害是肯定的。三峡水库蓄水后,水量每年的波动都在30?40米之间,由于这种水的波动,加上水位的变化,对地质的稳定性带来了变化,会危害稳定的滑坡体或围堰体原来的平衡,所以三峡库区蓄水诱发地震不可避免,但绝不会是灾害性的,也并不可怕。 多年来,为防治地质灾害,专家们在三峡库区周围的20多个县开展了广泛的地质调查工作,一共查出2490多处滑坡体,90多处泥石流沟,基本上摸清了滑坡体的分布范围? T诖嘶?础上制定规划,并投资40亿元首先对135米线以下的重大地质灾害进行综合整治。同时,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也于近日全面启动,可以确保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居民的安全。 据了解,三峡工程地震监测工作早在1959年就已开始,至今已进行了44年。到目前为止,在三峡坝区及周边地区内已收集到1级左右地震2910次,大于2级地震极少,且都远在坝址区域外。这充分说明三峡大坝不会受到地震影响。
五问 蓄水会不会导致三峡地区水环境恶化?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万本太博士认为蓄水后库区水质不会恶化。 从今年5月25日至6月20日,环保监测系统在库区布设的6个监测断面每天监测一次。目前,长江三峡段干流水质以二、三类为主,蓄水以后,库区水流变缓可能会影响江水的自净能力,但另一方面,水流变缓也有利于污染物沉淀,有利于岸边水草和其他水生植物的生长,这些水生植物将会吸收、净化一些污染物。此外,库区年排污水总量约40亿立方米,而宜昌断面年径流总量约4000亿立方米,污径水量比约1∶100,对污染物稀释潜力很大。综合分析,库区蓄水后水质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峡库区的水环境问题,采取了多种措施防治水污染。首先,国家将在2001?2010年10年内投入近400亿元防治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其次,三峡库区135米水位线下的“清库”工作已通过验收,碍航建筑被炸毁推平,各种污染源都得到了整治。第三,库区正采取多种办法解决垃圾问题:用拖轮进行打捞,与舟桥部队联合打捞巨大漂浮物,不断积累经验,摸索枢纽最佳运行工况等。 目前,库区两岸已有2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9万吨每日;在规划的20座城镇垃圾处理厂中,已有18座投入运营。未来10年内,三峡库区100多座污水处理厂将使库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九成以上。垃圾处理场的建设将使库区垃圾无公害处理率达到95%。
六问 三峡大坝怕不怕战争?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三峡工程有关专家认为,实验表明大坝具有较强的抗战能力。专家称,正因为考虑到战争因素,早在1958年,三峡工程人防问题就已经提到议事日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下,成立了人防小组。人防小组汇集了60多名各方面专家,从1959年到1961年,首先进行了三峡工程抵御常规武器袭击的实验。实验表明,因三峡大坝是混凝土大坝,坝高和最大坝宽都超过100米,能够抵御一定的常规武器的袭击。 从1978年到1988年,专家连续? ?行了三峡溃坝实验,研究三峡大坝在遭受核武器袭击后,溃坝洪水的影响范围,以及减少损失的对策。首先,战争打响前,三峡水库可以在5?7天内将水位降到安全位置,这将大大减小溃坝所造成的灾害。再者,三峡水库是“一线水”,而不是“一盆水”,水库的长度达600多公里,平均宽度仅1.1公里,是一个少见的“河道型”水库,江水从库尾流到大坝处,少说要两天的时间。 多次溃坝实验表明,溃坝后第一个洪峰的瞬时流量虽然很大,但总流量有限,下泻受阻,加上被淹地区的调蓄,其对下游地区的破坏作用有限。实验结论:三峡溃坝不致对下游六省一市造成毁灭性破坏。
七问 蓄一库水会不会拦一库沙? 流经三峡的江水,1立方米水里就有1.2公斤的泥沙。据测算,三峡水库年平均入库泥沙量达5.3亿吨。 三峡工程的设计者们采取了“蓄清排浑”的方法对付泥沙问题。就是利用三峡水库巨大的入库水量,通过大坝设有的23个海拔90米的大孔,在来水量占全年61%、输沙量占全年84%的汛期6?9月,水库水位维持在145米时,将大量泥沙由深孔排出库外,实现“排浑”;汛末10月,来水中含沙量降低,水库蓄水至175米的正常蓄水位,实现“蓄清”。采用这一水库调度运用方式,入库来水中的绝大部分泥沙可排出库外,保证水库的长期有效运用;同时在三峡水工建筑物布置上采取一系列排沙、防淤工程措施,配合恰当的调度和辅助清淤,可以确保航道畅通和水电站正常运行。 最新监测表明,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正以年均1%的速度递减。
八问 三峡工程建设会超出预算吗?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说:“我可以负责任地讲,三峡工程建设到现在为止,一切都在科学、有序地进行,这不仅表现在工程进度如期进行,质量令人满意,甚至投资额度也将有可能较预算减少约200亿元人民币。” 陆佑楣说,三峡工程1993年开工建设时预算投资为2039亿元,目前(2002年)已完成三分之二的工作量,实际完成投资895亿元。由于三峡工程资金供应充足,加之严格控制工程成本,预计最终投资将只需1800亿元。 三峡的资金是怎么来的呢?全国人民每用一度电,征收4?8厘钱(西藏不收),这部分资本金来源占三峡总投资的40%左右;其次,三峡工程从今年8月后并网发电,卖电的收益作为三峡工程的另一部分投资。以上两部分基本上不用付利息。最后还有30%?40%靠银行贷款。
九问 三峡蓄水会不会造成中下游断航? 三峡蓄水不仅不会造 成断航,相反,从长远看,它对长江中下游航运条件的改善十分明显。长江中游特别是荆江河段,每年枯水季节因水深不够常常造成船舶搁浅,三峡水库蓄水后,可以通过水库调节,在枯水季节增加下泄流量,增加中游航道水深。据估算,三峡水库下泄流量每增加1000立方米每秒,长江中游浅滩水深约增加0.2米,这样,通过三峡水库调节,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枯水季节航道水深可望增加0.5米,可使下游46处浅滩随之消失,保证航运的正常有序进行。
十问 轮船过坝会不会提高运营成本? 三峡工程完工后,船过三峡大坝有两种方式,形象说法是“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 将于6月16日试通航的永久性船闸是船只的“楼梯”,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而2005年才能动工兴建的升船机则是“电梯”。 令人振奋的消息是,水位至135米后,万吨级船队可上溯至重庆涪陵,航运效益初步显现,船闸对过往船只免费通行,每年上千万元的运行维护费用将由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从发电收入中开支。 三峡库区最终达到175米蓄水水位后,通过船闸过坝,航运运输成本将降低35%。长江单向年通过能力将从目前的1000万吨增加到5000万吨,相当于4?6条铁路的运量。由于目前长江上只有30%是大船,可以单独“爬楼梯”。为提高船闸的使用效率,其余的船必须肩并肩地编队“爬楼梯”。这是影响航运效率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