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洪效益 2004年至2009年,三峡工程共实施了3次蓄洪削峰。2004年9月围堰发电期实施削峰调度,拦截洪水5亿立方米;2007年汛期蓄洪10.43多亿立方米,消减洪峰流量5100立方米每秒;2009年8月拦蓄洪水42.7亿立方米,削减洪峰流量15000立方米每秒,沙市站水位最大降低约2.4米,减轻了荆江河段防洪压力。 2010年汛期,三峡工程根据长江防总调度令先后进行了7次防洪运用。三峡坝前最高蓄洪水位161.02m,累计拦蓄水量266.3亿立方米。其中,三峡最大入库洪峰为70000立方米每秒,出现在7月20日8时。 2010年汛期,由于三峡工程适时地进行防洪运用,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充分发挥。特别是防洪方面,有效地减轻了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最大削峰30000立方米每秒,降低荆江河段沙市站水位最大2.5米左右,避免了沙市水位超警戒水位,降低洞庭湖口城陵矶(莲花塘站)水位最大1米左右,为下游防洪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三峡水库7次防洪运用,兼顾了洪水资源利用。汛期(6月10日-9月9日)三峡平均库水位达到了151.54米,较汛限水位抬高了6.54米,较2009年同期(146.39m)提高了5.15米;汛期最高库水位161.02米。 (2)航运效益 通过能力实现连年连续增长。自2003年6月16日船闸试通航以来至2010年9月底,通过三峡枢纽货运总量超过4.1亿吨,连续6年保持了快速增长。通过货运总量是三峡工程蓄水前葛洲坝船闸投运后22年过闸货运量的1.7倍。蓄水后万吨级船队可直抵重庆,船舶运输成本较蓄水前降低1/3以上。 (3)发电效益 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是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分别约占2009年全国电力和水电装机容量的2.57%和11.4%。2009年三峡电站发电798.5亿千瓦时,分别约占2009年全国总发电量和水力发电量的2.2%和14.4%。 三峡电站从2003年首批机组发电以来,至2010年10月20日累计发电4398.6亿千瓦时。三峡电能主要送往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共8省2市,2009年华中、华东和广东分别占40%、41%和19%。 2010年7月20日洪水防洪运用期间,由于三峡水库抬高水位运行,三峡电站实现了1830万千瓦满负荷连续运行168小时试验。 (4)补水效益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充分利用调节库容,在枯水期向下游补水,控制葛洲坝下游庙嘴水位不低于海拔39米,保障枯水季节下游航运、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在2006年百年一遇的大旱中,三峡水库为下游补水有效缓解了旱情。2009年蓄水过程中加大下泄流量,缓解了洞庭湖及鄱阳湖流域旱情。 (5)地下电站和升船机建设情况 目前,在建工程项目三峡右岸地下电站和垂直升船机进展顺利。 右岸地下电站设计装机6台70万千瓦机组。目前尾水系统(尾水洞、阻尼井及通风廊道、尾水平台及边坡等)开挖支护已全部完成。尾水洞衬砌混凝土工程均已完成;衬砌混凝土表面缺陷处理均已完成。阻尼井及通风廊道混凝土工程均已完成。尾水平台及正面边坡混凝土工程均已完成。回填灌浆均已完成。固结灌浆除30#机尾水洞变顶高段底板约324m灌浆孔长外,其余已完成。门槽埋件安装已全部完成,6扇尾水闸门单节门体试槽工作已完成。 尾水门机、机电设备、轨道及埋件均安装完成,并完成调试和负荷试验,具备运行条件。 主厂房系统主厂房开挖支护均已完成。32#~29#机组已完成全部土建施工并向机电安装交面,正在进行机组安装和装修施工;28#机组蜗壳全部完成浇筑,发电机层开始备仓; 27#机组蜗壳段砼第二层完成浇筑,第三层继续备仓。厂房排水洞开挖支护、混凝土及排水孔工程均已完成。集水井开挖、支护及混凝土工程均已完成。集水井泵房设有2台自动导向耦合装置的潜水排污泵、4台渗漏深井泵、8台检修深井泵均已安装完成。厂内排水系统机电埋管埋件已经全部施工完成。500kV升压站仅剩辅助楼(母线竖井占压段)第四层柱子及楼板混凝土浇筑,其余部位均已向机组安装及装修交面。 引水系统压力钢管已施工完成,上平段、斜直段、下弯段和下平段衬砌混凝土全部施工完成,相应部位灌浆施工全部完成。目前仅剩部分洞室上弯段衬砌混凝土和3#施工支洞回填未完成。 右岸地下电站土建工程计划于2010年基本完成,机组安装已进入高峰,计划2011年和2012年各投产3台机组。 三峡升船机是客货轮和特种船舶快速过坝的通道,并与双线五级船闸联合运行,加大枢纽的航运通过能力和保障枢纽通航质量。按照原初步设计,三峡升船机应和枢纽工程同步建设,同时完工。由于三峡升船机规模巨大,技术复杂,史无前例,在当时,尚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因此在1995年升船机主体工程项目停工缓建,经过十余年的深入研究和论证后,2008年主体工程恢复施工。 恢复建设后的升船机建设规划是到2015年投入试运行,目前升船机工程正在高速顺利浇筑混凝土,截止2010年10月20日,4个塔柱筒体的混凝土浇筑平均已达到110m高程。已浇筑的混凝土和一期埋件的各项检测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质量优良。机电金属结构设备采购进展顺利,其中船厢及设备、齿条、螺母柱、平衡重轨道等主要设备已招标采购并开始工厂制造,根据工程进度安排,平衡重轨道已开始现场安装,齿条、螺母柱二期埋件将在年内陆续开始现场安装。设备的工厂制造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供货计划满足现场安装需要。 升船机计划于2015年投入试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