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已开始渐渐涨起。赶在汹涌而来的江水之前,记者行走在三峡水库即将淹没的地区。这或许是与135米蓄水线以下地区的最后一次沟通,6月15日后,这里将永沉江底。
从新得让人绚目、似乎还散发着油漆味道的湖北秭归新县城 出发,我们首先去和旧县城道别。刚刚建成的南岸沿江公路平坦顺畅,路边不时闪过"6月1日2期水位蓄水"的标牌,最后一季收割的油菜只留下齐齐的茬杆。
隔江望去,对岸山坡上135米以下所有的植被已经在清库过程中被全部砍伐。剩下淡淡的青色,与135米以上墨绿色的茂密植被形成了一条泾渭分明的分界线,延伸至远方目力极限处。这恐怕是库区最醒目的蓄水标线了。
行走在库区,似乎所有的渡口、道路、村庄、单位都按"新旧"标准分为两个,问路时一定要明确是找"新的"还是"旧的",只有库区人的纯朴热情依然。
在"香溪渡"口,记者与回老县城的移民一起在烈日下等了近一个小时的轮渡。得到的确切消息是:25日晚8时至26日早6时这里长江上将禁止轮渡。另外由于江水猛涨,这个渡口以后将不再使用。老"香溪渡"也将迎来它的最后一次使命。
站在船头举目望去,江面前所未有的宽阔平滑,像一个大湖。一位移民告诉记者,往年这个时候江水非常湍急,由于江中流速最快,江面中间总是"崩紧、鼓起"的,晚上能够听到水流湍急的声音。如今由于蓄水,江水流速慢多了。以往被水流冲击一律顺向下流的江岸茅草,现在都直直地指向江心。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充满了浪漫诗意的香溪,原本20米宽的入江峡口已经扩大到70多米宽。长久以来在这里守望的昭君塑像已被运走,只剩下孤单的台基独立江中,半个月后,它也将没入水底。据说香溪在蓄水后将变成一条近百米宽的河流,河上将建起包括滚装货运码头在内的5座码头,"溪"的意境将不复存在。
建在半山腰上的新归州镇,远远望去,统一贴着白色瓷砖的、紧密布局上下层叠的一大片建筑群与周围苍翠的群山形成巨大反差,仿佛是突然变出来的童话世界。刷着亮丽涂料的崭新的仿古建筑与现代的喷泉广场相映成趣,表达出新镇既希望延续1400年的历史,又渴望尽快转变为现代城市的心理冲突。这里欣欣向荣的生机更加衬托出山下老城的衰落。
作为一个被舍弃的城市,想像中的归州老城应当到处是破碎的建筑、遍地的垃圾以及众多在废墟中进行最后翻寻的人们。然而,老城的平静和有序远远超出了记者的想象。经过扎实的清库工作,靠近江边的一大片街区已不复存在,绝大部分被拆除的建筑构件已被运走,剩下的也明显被分类。偌大的旧城,只看到几十个居民,要么安详地下着棋,聊着天,要么忙碌有序地清理东西。这里依然通水通电,老城努力发挥着自己最后的余热,不过在半个多月后,伴随它的将只有从遗址上流淌的滔滔江水。
行走在135米淹没线下,我们仿佛踏上一条无法回头的旅途,让人时时有一种不可逆转的伤逝感:经过的渡口将永远沉入库底;身后的道路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行走。即将消亡中的市镇像一个迟暮的老人,平静而肃穆地面对日益逼近的库水。而在它身后的高坡上,新兴城市在夕阳的照射下,显现出勃勃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