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8年试验性蓄水 2008年,三峡水库于9月28日0时首次进行175m试验性蓄水,最高蓄水位172.8m。蓄水分为156m蓄水和156m以上蓄水两个阶段。 156m蓄水:9月28日0时~10月5日。本阶段蓄水期间,三峡水库水位日平均上升1.2m,日最大上升幅度为2.4m,三峡下泄流量平均17000m3/s,最小下泄流量11600m3/s。由于156m以上蓄水未批复,10月5日至10月17日,三峡水库水位按照不超156m控制,三峡库水位基本维持在155m左右,在此期间,葛洲坝下游庙嘴水位未低于43.0m。 156m以上蓄水:10月17日0时~11月4日22时30分。10月28日~30日长江上游流域出现了持续降雨过程,三峡入库流量峰值33000m3/s。11月4日晚22时30分,接三峡建委电话通知停止抬高三峡水库蓄水位,蓄水过程中,三峡水库最高水位172.8m。 2008年试验性蓄水过程中,对枢纽安全监测、机组高水头运行、水库泥沙淤积、近坝地区的地震、库区水质等进行了全面监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方面情况正常,基本上没有发生预期范围以外的情况。据国土资源部门统计,2008年试验性蓄水期间,库区干流共出现了2.3km的坍塌险情,好于预测情况。 (2)2009年试验性蓄水 2009年9月15日0时开始蓄水,起蓄水位145.87m,待蓄水量217亿m3。9月15日~30日,日平均入库流量19100m3/s,出库流量14600m3/s,9月30日24时,三峡坝前水位为157.5m,蓄水量62亿m3。承接9月份蓄水,10月上、中、下旬旬平均入库流量分别为14000、13100、10700m3/s,旬平均出库流量分别为8780、7560、9060m3/s。至10月31日,三峡水库蓄水位接近171m,蓄水量115亿m3,离蓄满差40亿m3。若下泄流量按照蓄水实施计划规定的8000、7000、6500m3/s下泄,则三峡水库10月底可基本蓄水至175m。 由于2009年试验性蓄水最高水位为171.43m,低于2008年最高蓄水位172.8m,计划安排的机组高水头试验没有实施,设备运行监测情况正常;枢纽安全监测未发生明显异常现象;三峡库区共发现6起变形险情,没有对航运产生影响,没有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库区水质与2008年同期相比有明显转好的迹象。 2009年三峡水库未蓄水至175m的原因,主要是10月份三峡水库来水偏枯和长江中下游发生持续干旱加大下泄流量等综合因素造成的。10月份平均入库流量为12500m3/s,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偏少约35%。10月19日以来加大下泄流量为下游补水。10月下旬三峡出库流量较国家防总批复的三峡水库2010年蓄水实施计划规定的出库流量增加了2560m3/s,11月增加1270m3/s。10月19日至11月30日,三峡为长江中下游加大下泄水量为58.9亿m3,其中,10月份加大下泄水量25.9亿m3,11月份为33亿m3。 因此,为应对上下游来水、需水的不同情况,实现蓄水175m目标,应适当增加9月份的蓄水任务。 (3)2010年试验性蓄水 2010年,三峡工程于9月10日0时开始第三次175米试验性蓄水,起蓄水位承接前期防洪运用水位160.2米。10月16日6时,三峡库水位达到了前期试验性蓄水最高蓄水位172.8米。预计10月25日至30日,三峡工程将首次蓄水至175米。 9月初三峡水库实施了一次蓄洪调度:9月初,岷沱江、嘉陵江、三峡区间先后出现强降水过程,受其影响,入库流量从5日的19200m3/s开始上涨,8日涨至洪峰流量32000m3/s。三峡水库从9月6日16时的157.51m开始蓄洪调度。本次蓄洪调度中,水库最高蓄洪水位160.2m,出现时间为9月10日0时;水库蓄水总量18.7亿m3;洪峰削减量7800m3/s。 按照国家防总关于蓄水实施计划的批复意见以及长江防总调度令,三峡工程2010年175m试验性蓄水从9月10日0时开始,起蓄水位为前期防洪调度的实际库水位160.2m。随后长江上游出现新一轮洪水过程,9月12日2时达到洪峰流量38000m3/s ,按照长江防总调度令,三峡水库9月11日后按31000m3/s控泄;9月14日0时到6时减少至25000m3/s控泄,12时到14时关闭2个泄洪深孔,下泄流量按机组满发控制,至15日蓄至9月份最高水位162.96m后库水位逐步回落;9月26、27、28日按17500m3/s、15100m3/s、13800m3/s下泄,9月30日24时蓄水至162.84m。 10月上旬,鉴于长江上游来水较少,长江防总办于10月8日下达64号调度令,三峡水库从10月10日起日均出库流量按7000m3/s控制,10月10日8时,三峡水库水位蓄至168.85m。10月10日后,三峡入库流量逐步增加到14000m3/s以上,三峡水库蓄水进程加快,10月12日蓄至170m。三峡水库2008年和2009年试验性蓄水最高蓄水位为172.8m,172.8m以上为首次蓄水,为有利于三峡库岸稳定, 172.8m以上宜缓慢上蓄。10月14日长江防总办下达调度令,从10月15日起,三峡水库出库流量按9000m3/s控制,减缓水位抬升速度。 10月份蓄水期间,根据水情气象预报以及实时水雨情,科学调度,严格执行长江防总办的调度指令,合理调整控泄流量,整个蓄水过程进展顺利,预计10月26日蓄至175m。 2010年试验性蓄水过程中,按照提前编制的《三峡工程2010年试验性蓄水175m水位试验方案汇编》,相关运行监测单位做好了枢纽安全监测、机组试验、泥沙监测、地震监测等各方面的监测试验工作。监测试验结果显示:枢纽建筑物及机组运行情况正常,水质与前几年同期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地震级别及频次均小于前两年,漂浮物基本打捞上岸处理。11月,三峡集团公司将对此次试验性蓄水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总结,编制《三峡工程2010年175m试验性蓄水总结》上报三峡建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