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水拍云崖暖”,是毛泽东同志《七律·长征》里的名句。它所映射的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著名历史转折点——巧渡金沙江。而这一红军战争史上的奇迹就发生在皎平渡口。
描绘红军巧渡金沙江的美术作品
摄影:朱静霞
皎平渡,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皎西乡皎平村,是云南与四川之间的主要渡口之一。它之所以被载入历史,还要从86年前说起。
1935年,红军在长征途中制定了从云南北渡金沙江入川的战略目标。金沙江江面宽阔,水急浪大。“过江则存,过江则胜”,一旦过不去,就可能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
1935年5月3日,红军军委干部团接到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翻山越岭日夜兼程,当晚就来到皎平渡。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找到了7条小木船。
红军渡江木船
图片来源:中共云南省纪委网站
从5月3日至9日,经过7天7夜的奋力摆渡,中央红军一方面军3万多人胜利甩掉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真正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皎平渡也从此被写入中国革命的历史。
红色记忆跨越时空,将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与国家重大工程紧紧相连。八十年后乌东德水电站开工建设,红军北渡金沙江的著名渡口皎平渡,就位于乌东德水电站库区内。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长征精神薪火相传,红色基因深入血脉,乌东德水电站建设者铭记历史,循着先烈足迹劈波斩浪,让电站的建设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他们勇攀科技新高峰,攻克了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巨型地下厂房开挖、巨型机组研发制造和安装调试等一系列世界级难题,推动中国水电走进世界水电“无人区”。
他们用匠心铸造精品工程,精益运行85万千瓦巨型水电机组。截至2021年3月29日,乌东德水电站已累计发电约188亿千瓦时。待2021年7月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后,每年可贡献工业增加值约119亿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
拍摄于2020年6月的乌东德水电站大坝
摄影:许健
乌东德电站在施工期建设的乌东德大桥、洪门渡大桥和皎平渡大桥,成为乌东德库区禄劝县链接滇川两省的三条交通动脉。四通八达的交通“蜘蛛网”方便了百姓出行。
乌东德水电站蓄水后的皎平渡江段面貌
摄影:王普
他们以造福人民为初心,为库区移民修建漂亮的新房,设立农作物种植基地。他们赋能深度贫困县,为库区贫困群众援建学校和公路,助力当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他们为当地群众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乌东德水电站建设期间平均每年增加就业人数约7万人,极大地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他们将“绿色”视为工程底色,在意每一条鱼、珍惜每一棵树,推动着金沙江流域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云南 金沙江皎平渡:(作者:朱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