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向家坝 建设新水富
???访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委书记郎学超
本报记者 王久兴
对向家坝水电站工程进行大江截流,郎学超说,这是水富全县人民翘首期盼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向家坝工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建设阶段,同时也向世人充分展示了水富人民在支援向家坝工程建设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和巨大成就。近几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向家坝工程建设带给水富的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要继续以“全力支援服务向家坝水电站建设”为工作指针,在支援好、服务好向家坝工程建设的同时,奋力推进水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程,努力实现“率先达小康,建设新水富”目标,全力打造“滇北明珠,魅力水富”。
云南省水富县地处长江、金沙江、横江交汇地带,扼滇川往来要冲,素称“云南北大门”,是连接川渝入滇的重要交通枢纽。1974年因兴建云天化而设区,1981年10月建县,总面积439.8平方公里,总人口9.9万人。近年来,随着向家坝水电站、水麻高速公路、水富港改扩建等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建设在该县相继启动,水富迎来了一个投资的高峰期,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2007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1.8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52元,全县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建设向家坝水电站是水富人民多年的期盼和夙愿。2004年向家坝水电站筹建工作正式启动后,水富确立了“举全县之力支援向家坝水电站建设”和“支援第一、拉动第二”的援建方针,提出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拉动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全市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了实施工业强县、旅游活县、商贸富县、农业稳县、科教兴县“五大战略”,突出做好重大工程援建、支柱产业培育、城市建设和管理“三篇文章”,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统筹城乡建设、强化机制创新“四个突破”。今年前三季度,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当前为了适应形势发展变化,该县将进一步深化县情认识,以不同视角审视水富面临的战略机遇。如在发展目标定位方面,将把水富摆在全市、全省甚至全国的大环境中去思考,去确定战略发展目标,把水富建设成为昭通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基地,云南文明开放的形象窗口,长江经济带上的繁华重镇,国际物资集散的重要通道。在发展思路方面,该县将按照“12366”的经济发展思路,力争通过10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实现上述目标定位,即紧扣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抓住转变发展方式、转变体制机制两个关键,打牢交通通讯、水利设施、城镇建设三个基础,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发展化工、物流、水电能源、建筑建材、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文化旅游六大产业。
从向家坝水电站开工筹建至今,水富县在支援服务中,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2003年4月成立支援向家坝水电站建设办公室,2004年2月设立县移民局,同时成立由县委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支援向家坝水电站建设工作指挥部和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施工区征地移民搬迁安置领导组,2005年2月成立水富县公安局向家坝分局和向家坝镇移民办公室。
二是慎重出台政策。通过调研草拟、对比讨论、征求意见、听证座谈、集体研究等程序制定了移民身份确认办法、施工区移民搬迁安置实施细则和移民资金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措施。
三是畅通信访渠道。建立并坚持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定期轮流接待移民工作制度,每10天由一名主要领导坐镇向家坝镇移民办接待移民,现场答复和解决移民群众所提的问题和宣传解释政策法规。
四是落实工作责任。实行县四套班子和人武部包片,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包组,干部职工包户的包搬迁、包过渡、包安置、包稳定“四包”责任制,全县100多家单位900多名干部职工挂钩联系868户移民,坚持日常走访,收集移民反应的热点、难点问题,由县委督查室分类收集,交领导批阅后,落实相关部门办理,同时积极帮助移民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做好后续督查工作。
五是做好后勤保障。争取云南电网延伸到水富满足用电需要,建设蔬菜水果种植基地和生猪肉兔养殖小区为向家坝建设者提供充足新鲜的蔬菜和肉类,发展农家乐、建设西部大峡谷温泉生态园等旅游业为建设者提供休闲场所,做好全县人力资源开发、举办培训班等为向家坝建设提供劳务支持。
六是维护社会稳定、完善救助机制。全力巩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全省“无毒县”创建成果;启动实施征地拆迁特困群众救助机制,对特困移民的生活、就业、就医、就学进行援助,逐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尽最大努力争取解决了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
向家坝水电站建设,投资大、周期长、拉动性明显,是水富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上下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努力在支援和服务中找到切入点,抢抓机遇,奋力工作,实现了全县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从向家坝水电站开工筹建起,水富县就确立了一手抓支援服务,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促进两不误这一工作指导思想。
在经济发展方面,依托工程建设,努力培植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着力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在城市建设方面,通过移民城镇化安置,不断提高城市规模和层次,县城坝尾槽和盐丰移民安置区、高滩行政办公区和县城老城区的“一城四片”总体规划建设得到迅速推进。
在民生工作方面,重点工程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群众收入持续增加,就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工作同步推进。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等等,引导和依靠当地群众积极投身支持和服务工作,为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创造条件。
通过这些年重点工程的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力布局、主导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调整,取得援建与发展“双赢”的良好格局。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为128034万元, 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21.84亿元,短短几年时间,翻了近一番。地方财政收入从2004年的7725万元,到2007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20增长到2352元,全县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实现两位数以上的较快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5.58亿元,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长14.5%,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1%。可以说,重点工程对水富的发展带动作用已经非常明显。
自2005年1月13日省政府与三峡总公司签订《向家坝水电站右岸施工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协议》并启动水富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以来,水富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科学分析、沉着应对,提出了“举全县之力支援向家坝水电站建设”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目前,坝尾槽移民安置点和盐丰小区移民安置点建设已经全面完成,移民已全部搬入新居,各项配套设施正在不断完善,移民思想稳定,生产生活秩序正常,移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水富县施工区移民已经全面搬入新居,已经进入逐步引导发展阶段,县委、县政府主要是创造条件,促使移民能够在稳定的同时,逐步致富奔小康,为此,县委、县政府主要优化“二个条件”,促进移民发展。一是优化移民安置点外部发展条件。向家坝水电站水富施工区移民全部生活在县城规划区和集镇规划区内,且大多数搬迁移民选择城镇安置。为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该县将城市规划发展与移民城镇安置点规划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城市发展带动城镇安置移民逐步致富,用城r安置点的建设加快城市发展的??程。
目前,水富县规划的两个移民安置点,一个在坝尾槽旅游休闲片区,紧靠西部大峡谷温泉旅游风景区,另一个在紧邻县城的盐丰片区,均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优化移民自身发展条件。始终坚持开发性移民的方针,切实统筹好移民安置与移民的长远发展问题,努力为移民创造良好的自身发展条件。当前,水富县重点是落实“四个一”工程,即第一是切实搞好移民房屋布局和单体设计工作,科学合理划定宅基地供移民建房,确保每一户移民至少有一个经营门面,为其今后发展提供空间,第二是切实组织搞好移民技能培训,确保每一户移民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力争能够就业。目前,共开设了韩国十字绣、景泰蓝串珠、工艺包、餐饮服务礼仪、电工、焊工等移民技能期培训班22期,向县境内西部大峡谷温泉、向醉明月酒厂、金明化工厂等企业输送了154名移民,向广东等地企业输送了移民28名。第三是切实调整好农业生产安置土地,确保每一户农业生产安置移民拥有一份土地,以维持其今后的生存;第四是争取并制定一系列有利于移民长远发展的优惠政策。目前,水富县已制定出台了《关于救助征地拆迁特困群众的办法(试行)》,为困难移民今后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