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家坝水电站施工期翻坝转运工作
12月21日,向家坝水电站施工期客货翻坝转运工作正式启动,向家坝工程建设部负责人是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采取翻坝转运加经济补偿的办法,向家坝工程施工期对坝址河段航运的影响完全能够消除,而随着将来向家坝升船机的建成投入运行,伴随向家坝库区成为行船安全的深水航区,金沙江下游航运条件将得以根本改善。
“黄金水道”依旧在
在航运河段上修建大坝,施工期因通航建筑物未建成、汛期洪水或其他原因致使该河段中断通航,乘船旅客和货物在大坝上游的码头弃船登岸,改由汽车转运至大坝下游的码头继续上船运输,这一过程被形象地称为客货“翻坝转运”。实践证明,翻坝转运被认为是断航对客货运输影响的有效弥补和解决办法。三峡工程建设期间,就曾经有过多次翻坝转运的成功经验。
向家坝水电站施工期翻坝转运建立在金沙江航运特点的基础上,并得到了国家发改委,交通部,水规总院,云南、四川两省发改委、交通厅及两省地方政府等单位和部门专家的认同。金沙江属山区峡谷型河流,因河道狭窄,滩多流急,屏山县新市镇以上的金沙江自古不通航,目前仅宜宾市至新市镇的105公里为营运通航河段,航道仅为五级航道,其中向家坝水电站至新市镇约为75公里。据向家坝水电站设计单位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的调查,由于经济、交通欠发达,在2002年水绥(水富至绥江)公路修建以前,新市镇至水富县的航运几乎是金沙江腹地客、货运输的唯一途径,年客运量达40万人次,这一江段也因此成为当地老百姓心目中的“黄金水道”。2003年,随着水绥公路建成投入使用,由于水运比较耗时间,绝大多数的客运改走公路,航运的客运量迅速下降,每年仅有3万人次。但货物仍然以水运为主,在2004年向家坝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国家审查时,中南院预测到2012年新市镇至水富港的年货运量约为60万吨,但是在随后几年,随着市场对金沙江腹地磷、煤等矿产需求的剧增,到了2007年,货运量猛增到130多万砘。
为保证新市镇至水富这段“黄金水道”的畅通,保证客货运输不受影响,在整个向家坝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受三峡总公司委托,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着手开展了电站施工期客货过坝的研究工作。2003年,在多次比选“建临时通航设施”和“开展翻坝转运”两种方案后,“建临时通航设施”因其技术性、经济性等较差被专家否定了,电站施工期翻坝转运方案研究工作由此提上了工作日程。2007年,受三峡总公司的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承担了向家坝水电站坝址货运量调查及施工期航运经济补偿的专题研究工作,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则承担了向家坝水电站施工期货物翻坝转运方案的专题研究工作。2008年8月6日,中南院提交的翻坝转运方案正式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审查。为此,三峡总公司计划投入数亿元用于向家坝水电站施工期翻坝转运和经济补偿,确保“黄金水道”不受影响。
对百姓负责到底
为对向家坝水电站施工影响负责到底,向家坝施工期翻坝转运方案从河段航运实际情况出发,对施工期的过坝货运量、港址选择、运输线路、码头布置、翻坝转运组织管理等作了充分考虑。根据过坝货运量现状的调查和施工期货物翻坝转运的预测分析,设计翻坝转运规模为每年150万吨;翻坝转运码头的泊靠船型按五级航道标准建设,兼顾1000吨级船舶靠泊。运输路线为:在上游右岸新滩坝(云南境内)建翻坝转运码头,上游来船在此下货,用汽车装载,经陆路运输约8公里过坝,在下游右岸小岸坝(四川境内)码头再上船。
翻坝转运的组织管理工作由向家坝工程建设部牵头,云南、四川两省相关市县政府、部门配合。翻坝转运的经济补偿主要是三大思路:翻坝转运货物在上下游码头转运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及两码头之间陆路运输费用由三峡总公司承担;在翻坝转动体系内不走水路而改由陆路运输的货物,对运输差价予以适当补助;对该区域内水运企业适当补助。
具体到因施工对河段航运影响的每一阶段,三峡总公司承诺通过经济补偿和其他方式予以解决。第一阶段时间为2005年11月至2008年10月,此阶段一期围堰施工束窄河床,属碍航期。对每年十几天到五十几天的碍航,一律对客货船所属企业予以经济补偿;第二阶段时间为2008年10月至2014年3月,此阶段从大江截流至升船机完建前,属于断航期,通过翻坝转运加经济补偿的办法解决。第三阶段为2014年3月以后,升船机投入运行,河道按照新的通航方式和改善后的航道条件恢复通航。在升船机能力不能满足运量的情况时,可考虑辅以翻坝转运解决。
中南院有关设计人员告诉记者,向家坝水电站施工期对坝址河段航运的影响是暂时的,从总体来看,向家坝水电站拥有可观的航运效益。向家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按四级航道标准设计,可通行2×500吨级船队,水库形成后,将淹没需要整治的84处碍航滩险,库区将成为行船安全的深水航区,航运条件将得以根本改善。同时与溪洛渡水库联合调度运行,还可改善下游枯水期的航运条件。
翻坝转运利大于弊
向家坝工程建设部坝区管理部主任孟宪林告诉记者,虽然有过三峡工程翻坝转运的经验,但向家坝水电站施工期翻坝转运却显得无先例可循。这不仅因为三峡总公司在三峡组织的翻坝转运以客运为主,而向家坝的翻坝转运以货运为主;三峡的翻坝转运有三峡建委自上而下的指挥和协调,而向家坝的翻坝转运全部得由三峡总公司自己与地方沟通和协调。尽管如此,本着对国家、地方百姓、历史负责的精神,三峡总公司从河段航运实际情况出发,为地方利益着想,整个翻坝转运工作从方案讨论和审定、翻坝转运领导机构组成,到具体的码头管理、运输车辆组织等,都广泛邀请了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或船东代表参与,其负责任的精神与积极的沟通和协调,赢得了地方百姓的理解和信任。
经过前期大量的研究准备工作,2008年8月6日,由国家发改委组织,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水规总院,云南省发改委、交通厅及航务管理局,两地相关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重庆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中南院等十数个单位和部门的专家和代表,共同参与审定了翻坝转运方案。中国工程院院士梁应辰应邀参加审查会议。翻坝转运方案审定后,翻坝转运现场指挥部邀请两岸船东协会及船东代表并两次组织召开大会,详细介绍了翻坝转运方案及翻坝转运组织管理工作,通报截流断航相关事宜,广泛征求船东代表对翻坝转运及经济补偿的意见。
9月12日,翻坝转运协调领导小组在向家坝工地成立,向家坝工程建设部党委书记张建国任组长,两省交通厅分管副厅长,两市分管副市长,两省航务局分管局长为副组长,其它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
9月19日,翻坝转运协调领导小组与水富县政府磋商,就翻坝转运使用水富县城区内道路及相关事宜达成一致意见。为平衡地方利益,三峡总公司决定将上游码头(新滩坝码头)设在右岸云南省境内,并委托云南省交通厅航务管理局下属的云南路港公司负责码头的运行管理;下游码头则租用左岸四川境内的小岸码头,与其业主签订使用协议,并共同制定了管理方案;货物的陆路运输委托武警交通部队牵头组织,地方参与管理。翻坝转运所需的50余台自卸车辆全部由水富、宜宾两县政府组织,以兼顾地方企业利益,促进移民就业。
翻坝转运现场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赵风声告诉记者一个小故事:翻坝转运筹备初期,三峡总公司曾经组织水富、宜宾两县政府相关领导到三峡工地考察三峡工程的翻坝转运工作。去三峡前,大多数地方领导对翻坝转运认识不足,认为是这只是一个麻烦、对地方好处不多。在与三峡工程翻坝转运所在地――秭归县有关领导座谈时,就有人直言不讳地问在座的秭归县梅常春副县长:“翻坝转运有多大麻烦?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梅副县长回答:“翻坝转运尽管有些麻烦,但总的来说,利远远大于弊,光就解决就业方面就可以解决五六千人就业……”赵风声发现,从三峡考察回来,地方相关领导对翻坝转运工作少了疑虑,变得积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