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家坝水电站工程建设情况
(一)工程量完成情况
1、2008年度预计完成工程量:明挖353万立方米、洞挖66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200万立方米 ;完成投资23.49亿元,其中建安12.04亿元,征地移民7.02亿元。
2、2008年计划:总投资71.96亿元,其中建安14.36亿元,征地移民41.06亿元。
(二)向家坝工程建设进展
自2006年11月26日向家坝工程正式开工以来,工程由筹建阶段进入正式施工阶段。根据左岸主体及导流工程11月1日一期基坑进水、12月中旬大江截流的计划安排,向家坝水电工程建设总体进展顺利,主要节点目标基本完成。
金沙江大桥2007年8月20日开始通车,对外交通专用公路已全线贯通,四通一平及辅助项目达到施工形象要求。
水淋岩、马岩坡活动变形体处理顺利完成,根据监测,变形体已趋于稳定。
砂石骨料系统、混凝土生产系统、缆机系统按期投产,为主体工程混凝土浇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马延坡砂石加工系统2007年6月正式投产,左右岸缆机、高程380、310混凝土系统2007年8月投入运行,满足主体混凝土浇筑需要。
大坝混凝土2007年10月1日开始浇筑,目前大坝甲块最高已浇筑至高程273.5米,最低浇筑至高程265米;正在进行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向家坝工程开创了主体工程混凝土浇筑的新局面。
右岸地下电站主厂房第六层开挖全部完成,已开始第七层开挖。
截至2008年三季度,各关键项目基本按节点目标顺利完成:左岸基坑施工形象进度和截流的技术准备顺利推进;主厂房开挖和支护有序开展,工程进度受控,9月30日,尾水洞挂顶混凝土正式浇筑;翻坝转运基础初步具备;工程建设在高强度、大规模、多工种交叉作业中实现了安全零事故目标。
由国家电网公司投资建设的向家坝电站配套工程――四川至上海±800千伏、640万千瓦直流特高压国产化示范输电工程已于2007年12月开工兴建。
从工程筹建至2008年11月,向家坝水电站工程累计完成投资90.79亿元,其中,枢纽工程投资45亿元,移民投资27.54亿元。
三、向家坝工程建设亮点
向家坝水电站是列入国家“十一五”计划纲要,于“十一五”期间开工的第一座巨型水电站,是继三峡工程、溪洛渡水电站之后我国在建的第三大水电站,规模巨大,周边环境复杂,地质条件相对较差,具有以下特点:
(一)管理亮点
1、探索两省界河上工程建设管理体制。
向家坝工程位于两省界河的通航河段上,且涉及两省两市4个县,如何a合工程需遥浚肯理??行施工总布置;如何协调施工区的通航管理;如何平衡两省利益,统筹考虑电站建设期间带来的经济发展等问题,需要建设管理者去积极探索。
工程建设过程中,从移民到翻坝转运工作已经给建设管理提出了严峻考验。探索两省界河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是向家坝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一大亮点。
2、工程距离周边城市近,利与弊共存。
工程下距水富县城和云天化1.5公里,最近施工距离不到100米,并且上游紧按大峡谷温泉,可以说坝区周边社会条件复杂。电站靠近城市,一方面资源配置非常便捷,开发条件很好,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又便于物流组织,生活条件便利。
但另一方面,也给施工规划和工程建设带来较大影响。本着以人为本,以工程为重,构建合谐社会的要求,通过施工总布置优化,对砂石料、混凝土生产系统及辅助加工厂等噪声、振动、粉尘大的设施布置尽量远离当地居民,并通过采取合适的工程措施减少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另外,施工过程中加强控制,减少对当地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如何保证工程建设进度不受当地环境的影响,并且不影响当地居民地生产和生活,是向家坝工程在实施过种面临的有一个管理难点。
(二)工程亮点(工程创新)
1、大容量水轮发电机组。水轮发电机单台装机容量达80万公里,为目前在建项目世界之最。
2、大跨度地下厂房。主厂房跨度33.4米,高度85.5米,是全世界跨度和高度最大的地下厂房之一。(另外,压力钢管直径14.4米,也是最大)
3、缆机跨度1300多米,右岸主塔A型架高98米,是目前亚洲跨度最大的平移式缆机。
4、混凝土人工骨料运输线距离坝址直线距离31公里,其中隧洞长29公里,由5条首尾相连、穿越9个隧道的带式输送机组成,设计输送能力为每小时3200吨,为目前国内所仅有。
5、巨型沉井群。二期纵向围堰上游段覆盖层最深达70多米,地质条件复杂,设计方案采用沉井群,即由10个23米×17米沉井组成,最大下沉深度57米,其规模处于同类工程的前矛。
6、齿轮垂直升船机。升船机采用全平衡齿轮齿条爬升式一级垂直升船机,最大提升高度114.2米,超过三峡升船机。
(三)技术亮点
1、大坝深层抗滑稳定。
向家坝水电站坝基岩体为层状结构沉积岩,总体倾向下游,倾角15?20度。这些层状结构面构成坝基深层滑移的主滑面,因此存在河床坝段深层抗滑稳定的地质背景,且涉及深层抗滑稳定的坝段范围较广。坝基深层抗滑稳定成为向家坝工程的重大关键工程技术之一。
2、高坝底流泄洪消能方式。
向家坝水电站泄洪消能具有高水头、大流量、多泥沙的特点,设计洪水流量达到41200立方米每秒。坝址河谷相对较窄,泄洪消能建筑物布置难度大;另外,坝址下游紧邻水富县城和云天化,必须减轻泄洪雾化对周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技术和经济比较,选择了中、标孔均采用底流消能型式的方案,较好地解决了泄洪、消能、排沙和保护环境的问题,其高速水流脱离底板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3、变顶高尾水洞。
受地形地质条件的影响,向家坝右岸电站采用变顶高尾水洞型式,其优点是取消了尾水调压室,减少了工程量。最大断面尺寸(高38.15米、宽24.3米)。
(四)环境保护亮点
1、金沙江下游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站。
为保护和增殖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资源,弥补金沙江水电开发工程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资源的影响。根据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复的《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以及《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报告》的要求,在向家坝工地建有“宜宾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站”,对白鲟、达氏鲟、胭脂鱼等珍稀鱼类和分布在金沙江下游及岷江干流的特有鱼类进行人工饲养、繁殖和放流,结合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水电站鱼类保护建设三峡总公司金沙江水电开发鱼类保护基地。
2、建设尾渣坝,进行废水回收利用。
鉴于马延坡砂石加工系统规模巨大,是向家坝工程主要砂石骨料生产点,系统废水产生量约占向家坝工程生产废水产生量的70%。根据环保要求,专门建设尾渣坝(库容200万立方米),生产废水通过排水管道直接排入尾渣库内进行沉淀,澄清水循环利用,是向家坝工程环境保护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