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委书记杨冬生访谈

发布日期:2008年12月30日


全力以赴  做好向家坝水电站建设服务保障工作
      ――访四川省宜宾市委书记杨冬生
    四川省宜宾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金沙江、岷江在此汇聚而成长江。有“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称和“中国酒都”之盛誉。宜宾具有相对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国家战略资源富集区攀西-六盘水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探明矿产资源53种,能源资源尤其丰富,煤炭储量53亿吨,在四川省煤炭资源开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达716万千瓦,具有开发建设大型煤矿、水电、火电,发展高载能和特色产业的显著优势。向家坝水电站的开工建设给这座长江边上的文化名城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呢?
   
    记者:结合向家坝工程建设,宜宾制定了什么样的发展战略规划?
    杨冬生: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8年一至四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76亿元,居四川省第四位、川滇黔结合部地区首位。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向家坝水电站、金沙江一期特高压输电工程、长江航道整治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正进一步推动着宜宾步入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快车道。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结合宜宾能源资源优势,提出了将宜宾建设成为综合能源基地的宏伟目标。
    向家坝电站是“西点东送”重点工程,目前全国第三大水电站,也是我市综合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巨额的投资和巨大的影响力,为宜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市紧紧抓住机遇,积极谋划长远发展。一是就工程对宜宾带来的影响作系统研究。组织市内相关单位,委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就金沙江开发和向家坝电站建设对我市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明确我市抓机遇促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二是科学规划。对我市能源建设作出科学布局,对配套建设、后勤保障、发展载能产业链作了科学规划,将向家坝水电站建设和我市能源、载能、煤化工、建材、重大装备装配等产业链以及交通、物流、城镇支持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布局实施,以能源基地建设为抓手带动全面发展;三是在大力推进能源建设的同时,建设工业集中区,打造承接市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扩张和市外投资的平台,争取“西电西用”,积极发展电石、煤化工、氯碱化工、建材和硫铁矿开发利用等特色和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升我市产业结构水平,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争取将向家坝电站等项目的基础设施与地方交通、城市等建设整合起来,综合利用;五是搞好移民安置,争取移民投资,努力把移民的过程变成发展的过程,为推进移民安置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基础;六是积极推进向家坝灌区前期工作,努力争取向家坝电站综合效益得到早日发挥;七是加快推进乐宜和宜泸高速公路建设,积极争取建设成贵铁路、宜宾港和宜宾机场迁建,打造川滇黔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和名副其实的四川“南大门”。
    记者:向家坝水电站自2004年筹建以来,进展顺利,请谈谈五年来宜宾在支持服务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中所做的工作。
    杨冬生:宜宾具有服务国家建设和支持重大工程的优良传统,仅这五年来,就大力支持配合了向家坝电站、金沙江一期向家坝和溪洛渡特高压输电工程、四川华电珙县电厂等重大工程以及国家大型煤炭基地―筠连矿区的开发建设。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宜宾就积极支持配合向家坝电站开展前期工作,特别是国家明确由三峡总公司实施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大力度,协助三峡总公司在宜宾成立向家坝建设部, 并在各方面条件尚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提出了“以人为本、工程为重、统筹协调、和谐发展”的移民工作思路,在35天内完成了施工区2000多移民的搬迁,并维护了移民稳定,确保了电站筹建工程于2004年开工建设,随后,我市再接再厉,配合电站移民安置规划审查等工作,确保电站于2006年11月获得核准正式开工建设。
    在电站建设中,我市继续举全市之力做好服务工作。市人大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和服务向家坝水电工程建设的决定》,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以新闻、专题报道、宣传队和专栏、专版等形式,广泛宣传动员,统一认识,在全市形成了支持和服务向家坝水电工程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构建科学、高效、责任明确的行政服务机制,为电站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全市上下各级、各单位积极发挥职能,各司其职,支持配合解决电站规划、建设和移民安置中的问题;积极参加坝区管委会工作,支持配合施工区封闭管理;搞好工程建设的用地报批工作;设立施工区公安分局,制定应急预案,全力做好施工区及周边地区综合治理和维稳等工作;建设电站施工专用供电线路,为电站施工提供电力保障;依法加强对电站建设的安全监察、环保管理;为电站建设提供对外交通、物流、金融、通信、广电、医疗、气象和人力资源、劳务等全方位服务,确保了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记者:在支持服务向家坝工程中,地方政府提出了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加快地方建设两手抓战略,请介绍五年来在抢抓机遇发展地方经济的情况。
    杨冬生:向家坝电站自开工建设以来,已累计投资110亿元,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四年来,我市大力抢抓发展机遇,以电站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是积极为工程建设供应了大量的水泥、钢材、油料、民爆器材等物资以及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农副产品;二是我市电力、建筑和设计单位承担了部分工程的设计施工任务;三是通过电站建设改善相关交通等基础设施;四是组织我市人才和劳动力参加工程建设;五是通过电站建设给宜宾带来的巨大前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了沃尔玛、中电国际、华电集团、葛洲坝集团、韩国锦湖集团、浪莎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来宜投资。
    记者:移民搬迁安置一直是工程建设的难点,宜宾市屏山县是向家坝水电站的重点移民县之一,请介绍目前向家坝移民工作进展情况。
    杨冬生:目前,库区移民正常迁建工作扎实推进。一是移民人口、房屋、土地、企业以及大量电力、广电、通信、文物等专项设施调查主要成果已审定,并得到了上级和专家的好评。二是围堰移民安置实施规划全部按期审查。现阶段屏山县县城新址征地移民安置实施规划、县城和锦屏、新市、楼东3个集镇的迁建修建性详细规划已审待批,广电、电力等专项设施的复建规划等设计成果已按期提交省上审查通过。三是城集镇迁建筹建工程全面展开。四是专项设施控制性工程批量展开。库区迁建企业屏山天金公司12万吨电石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其余企业正在加紧进行前期工作;新县城220KV及110KV输变电工程、新老县城连接道路改造已完成;楼安公路、屏楼公路、福新公路等库区公路已全面启动建设;省道S307线屏山至大岩洞段复建规划方案已完成。五是农村外迁移民安置工作有力推进。全市农村外迁移民1.5万人的安置任务以及2007年、2008年安置任务已正式下达6个接安区县;已初步选定外迁移民安置点328个,可安置约1.58万人;围堰截流约0.2万人的农村移民户主对接已基本完成。六是与工作阶段相适应的移民安置主要配套政策文件出台。《库区移民个人财产和农村移民安置补偿补助临控标准》、《库区农村移民安置暂行办法》及《库区淹没线以上移民个人零星果木、房屋等个人财产调查办法》、《屏山城集镇新址移民先行搬迁过渡安置办法》已公布执行。
   记者:为确保向家坝移民工作顺利展开,采取哪些措施?
    杨冬生: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
    一是组建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第一副组长的,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移民领导组,总揽全市移民工作全局。
    二是组建运转高效的指挥协调机构。市上成立移民工作督导组和驻县工作组、派驻乡镇移民工作队联络员等,负责移民工作的督促、检查和协调;县上成立围堰截流工作指挥部,具体负责移民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是组建务实深入的实施队伍。整合市、县相关力量,从全市纪检系统、市级专业设计院、相关部门和接安区县精心选拔抽调各级后备干部和技术人员脱产与县上抽调同志共同组成驻乡镇的移民工作队,采取“三集中”方式,即集中人员、集中时间、集中地点,深入一线,专司移民工作,确保整体高效地推进各块工作有序落实。
    四是严明纪律。移民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政治任务,市县各级移民干部和参与移民工作人员,特别是屏山县移民干部具有移民政策的执行者和移民的双重身份,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纪律性,必须严格遵守党纪政纪、识大体、顾大局,绝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绝不能丧失原则立场。为严明移民工作纪律,市纪委专门印发了《宜宾市移民工作行为规范》,广大移民干部必须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做到令行禁止。
    2.分阶段督查督办。
    移民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阶段性目标任务直接关系到总体目标任务的完成,由市委、市政府督查目标办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的原则,强化阶段性工作目标的督查督办工作,实行定期交帐。
    3.严格目标量化考核。
    移民工作目标任务严格责任到人、量化到人、考核奖惩到人。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军令状”),以阶段性目标任务与总体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核依据。

版权所有 中国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信息中心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