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20多个小时,跨越十几个时区,从东半球到西半球,从北纬到南纬……南美,这个与中国分处地球两端,距离最遥远的地区,正在成为三峡人施展雄心与壮志的地方。
5月17日至26日,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卢纯用十天的时间,对三峡集团位于巴西、秘鲁、厄瓜多尔三国的项目进行了考察访问,并与项目所在国签订一系列合作协议,为三峡集团全面进军南美市场勾画出了路线图。
南美,正成为继南亚之后,三峡集团海外事业的第二个大本营,"海外三峡"的第二个主战场。
巴西
用国际化思维打开南美市场
除去桑巴与足球,大部分中国人很难再找出关于巴西的第三个关键词。但是对于这个作为全球第七大、拉美第一大经济体的金砖国家,这样的认识是无法让一个外国企业融入这个巨大市场的。
丰富的资源、庞大的人口规模、良好的人口素质和稳定的政局,使巴西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国家。但受历 史、政治和文化等因素影响,巴西又成为了一个相对封闭和保护主义盛行的经济体。基础设施匮乏、税收负担沉重、劳工保护过于苛刻,使得巴西的经济竞争力不 足。对于远在世界另一端、文化传统不相通的中国人,想要了解和理解巴西的国情,进入巴西人的世界,是非常困难的。而让巴西人接受具有中国经营管理思维、国 有的中国央企,同样绝非易事。但卢纯在中国三峡巴西公司的工作汇报里,却发现这家三峡集团的子公司,已经初步化解了这两个难题,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中国三 峡巴西公司目前与合作伙伴已联合拥有3个水电项目和11个风电项目,业务分布在巴西6个州。中国三峡巴西公司在市场取得的成绩标志着,三峡人和巴西人、三 峡集团和巴西市场正在了解、理解和接受彼此。
翻开中国三峡巴西公司的员工花名册,卢纯找到了中国三峡巴西公司得以融入当地的关键。
花名册里,中国人的面孔只出现在总经理和一个副总经理、两个业务经理、两个分析员的页面里,而其他一名 副总经理、四名业务经理、十六名专业职员,都是巴西籍员工。这样的人员比例,让人很难看出这究竟是一家中国公司或者巴西公司。这种景象,在三峡集团其他下 属公司里绝无仅有,即使在其他中资企业的驻外机构里也不多见。但这样的人员结构,却让中国三峡巴西公司成功避开其他外资公司进入巴西市场时曾经历过的磨合 期和阵痛期,这家公司用融合的文化和国际化的思维,让业务经营和企业管理都迅速进入正轨。
巴西员工让中国三峡巴西公司迅速融入巴西文化,同时,三峡集团找了个巴西人认同和信服的合作伙伴,让在巴业务迅速落地生根。
巴西作为葡语国家,对于欧美文化特别是西语、葡语国家的文化有亲近感和认同感,而对东方文化比较陌生。 三峡集团在进入巴西市场的初期,就选定葡萄牙电力集团作为合作伙伴。三峡集团是葡电集团最大股东,双方存在共同利益。而葡电集团又深耕巴西电力市场多年, 不仅设有巴西分公司和各类工程项目,还拥有广泛社会关系基础。这些优势都决定着,选择葡电集团作为合作伙伴,将使三峡集团得以快速扎根巴西市场并获得优质 的项目资源。
事实验证了三峡集团当初的判断,当前,三峡集团通过对葡电在巴西项目的股权收购,已经获得一批小水电和 风电项目的权益装机,使中国三峡巴西公司已经在当地站稳脚跟。接下来,中国三峡巴西公司将继续通过并购资产的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壮大自身,从而启动在 巴西的大水电项目开发工作。最终,中国三峡巴西公司将通过战略重组,转型成为发、配、售一体化的综合性电力公司,实现南美业务一体化。
而这一切,正依赖着三峡集团的国际化思维,一步步成为现实。
秘鲁
在自由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突破
秘鲁,和中国一样,是一个文明古国,它是神秘的印加文明的发祥地。今天的秘鲁,政治和经济上受西方文明 的深度影响。一方面,私有化改革使秘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走上了稳健发展的道路,国民经济在近十年以来总体表现良好,成为拉美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之 一。而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秘鲁受西方发达国家观念影响,形成了"大市场、小政府"的自由市场经济环境。这个国家奉行完全自由市场原则,政府对 于市场几乎无法实现任何调控和干预,否则,将受到议会乃至整个社会的强烈反弹。这也意味着,秘鲁政府在与外资的合作上,甚至接触上,受到种种的限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