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
【十年辉煌】三峡防洪历经洗礼 方显从容
发布日期:2015年12月22日

  又到了长江主汛期。作为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再次牵动着人们关注的目光。随着近年来三峡工程在长江汛期的“给力”表现,人们在洪水面前显得愈发淡定从容。伴随一场场洪水的“洗礼”,三峡工程的防洪能力从被考验到被证实,人与长江迈入和谐共处的新阶段。
    中流砥柱 骨干工程
    长江流域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由于防洪能力不足,长江中下游自古以来水患频仍,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不少人对1998年的特大洪水仍记忆犹新。当年,国家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了近三个月的抗洪抢险,高峰期有670万群众和数十万军队参加抗洪抢险,但长江中下游仍有1300多人死亡,超过4000万亩耕地被淹,逾80万间房屋倒塌。据统计,那次大洪水给中下游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600亿元,接近三峡工程总投资。
    在三峡工程基本建成前,长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低,尤其是荆江河段行洪能力不足,洪水高出两岸地面数米至十几米,犹如悬在人们头顶的利剑。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得以完善,防洪能力显著增强,中华民族根治长江水患的百年梦想基本实现。在不运用分蓄洪区的情况下,三峡工程可将荆江河段的防洪能力由目前仅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在遭遇大于百年一遇直至千年一遇或历史上最大的1870年型洪水时,通过三峡水库的调节,可控制枝城流量不大于每秒80000立方米,在运用规划设置的分蓄洪区后,可减免荆江两岸的毁灭性灾害。
    作为长江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可有效控制长江上游100万平方千米区域的洪水,其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工程不可替代的。目前,长江流域已基本形成以三峡工程为骨干,以堤防为基础,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相配套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流域防洪能力显著提高,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大肚能容 开怀纳洪    
    自2003年蓄水以来,三峡工程经历了围堰发电期、初期运行期和试验蓄水期等几个阶段。在此期间,随着蓄水位的不断抬高,三峡工程的有效防洪库容也不断扩大。经过十年的考验和锤炼,三峡工程的防洪能力得到了切实检验,特别是近年来几次特大洪峰的有力应对,更极大地提振了人们对长江防洪的信心。
    2009年8月,三峡工程迎来流量每秒55000立方米的洪峰,这是三峡工程具备正常运行条件以来的首次防洪运用。通过拦洪削峰,长江中下游没有超过警戒水位。
    2010年汛期,三峡工程迎来首个防洪“大考”。当年7月20日,流量达每秒70000立方米的特大洪峰抵达三峡坝址。经过拦蓄和调控,三峡水库出库流量被削减至每秒40000立方米。据长江防办负责人介绍,如果没有三峡水库拦蓄洪水,长江中下游干流将全线超警戒,形成仅次于1998年的严峻防洪形势。
    “七下八上”历来是长江水患的集中期。2012年7月,新的考验再次摆在面前。7月24日,峰值达每秒71200立方米的建库以来最大洪峰抵达三峡大坝。面对滚滚洪流,成功“拿下”2010年“7?20洪峰”的三峡枢纽沉稳安然应对,将下泄流量严格控制在每秒43000立方米,近4成洪水被拦蓄在三峡水库内,有效减轻了洪水对长江中下游的威胁。水利部副部长、原长江委主任蔡其华说,如果没有三峡工程,此次上游洪水将使沙市水位达到45米的保证水位,城陵矶水位将达到34.9米,汉口水位将达到28.5米。
    三峡梯调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2年汛末,三峡水库累计为长江中下游实施防洪运用19次,累计拦蓄洪量753.9亿立方米,最高蓄洪水位163.1米,单次最大蓄洪量76.1亿立方米,最大降低荆江河段沙市站水位约4米,为长江防洪形势最为严峻的荆江河段安全度汛提供了保障。
    科学调度 安澜可期
    三峡工程的总库容是393亿立方米,在世界上排名第22位。由于长江汛期来水量大,所以三峡工程无法像世界上其他大型水库那样,一次性拦蓄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洪水。在防洪限制水位145米至正常蓄水位175米间,三峡水库有221.5亿立方米的可用防洪库容。相比世界大型水库,这个库容较为有限。因此,科学调度显得尤为重要。在145米至175米间,通过科学调度,可以最大程度地实施洪水资源化,造福人民。
    准确预报是科学调度的前提。“三峡工程的气象、径流预报手段已有很大提高,预见期增长,为防洪调度提供了保障。”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祖煜说。据三峡梯调中心主任肖舸介绍,目前,三峡入库流量预报对上游来水型洪水预见期为3至5天,并能对6至7天的洪水进行预估,对8至10天洪水定性分析。2004年以来,汛期大洪水期间梯调中心进行了140多次水雨情会商,为提高洪水预报精度和水库精益化调度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为事关国计民生的关键性工程,三峡工程的调度极为复杂,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统筹考虑左右岸、上下游的各自情况和诉求,才能让三峡工程更好地造福人民。调度好汛期洪水,不仅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可以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
    三峡水库采用科学调度,通过“拦蓄-控泄-拦蓄”不断重复运用,及时拦洪、适时泄洪,发挥削峰、错峰作用,有效避免了上游洪峰与中下游洪水的叠加,减轻了中下游防洪负担。作为三峡枢纽调度的“中枢”,三峡梯调中心在加强水情、气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后续调度计划的制订、报批和执行等赢得先机的基础上,与国家防总、长江防总密切会商,严格、精准地执行每道调度指令,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三峡工程的防洪功能,保证了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作者:向阳、邢晶)

上一篇:
下一篇:

版权所有: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2002-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1号 技术支持: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主办 新闻中心/信息中心制作维护 鄂ICP备05010695号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使用和链接本站内容,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