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
【十年辉煌】三峡水电 驱动中国
发布日期:2013年06月24日

    “有人考察由宜昌至万县一带的水力,可以发生三千余万匹马力的电力,像这样大的电力,比现在各国所发生的电力都要大得多……”这是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作《民生主义》演讲时,谈到三峡水力资源开发的一段讲话。
    一马力等于0.74千瓦,据此换算,“宜昌至万县一带的水力”,发电能力超过2200万千瓦。孙中山在90年前勾勒的三峡水电蓝图,与呈现在世人眼前的壮阔实景有着惊人的一致。
    关于三峡水电的用途,孙中山的预期是“供给全国火车、电车和各种工厂之用”。事实表明,三峡电站的发电效益远超于此,这座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的强劲引擎。
    强大清洁电能 助力国家建设
    无论发展经济还是改善民生,能源都是非常基础的需求。然而,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能源消费总量高等原因,能源供求矛盾长期难以得到缓解。200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能源供求关系紧张是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之一。对于这一表述,原国务院三峡办副主任、三峡工程输变电稽察组组长张德楠有着更深的感受。他认为,三峡建设者应以实际行动响应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快重点电源电网建设的要求,努力多发电,为支援国家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次年9月16日,三峡左岸电站14台机组全部提前一年投产,比原计划增发电量380亿千瓦时。张德楠的呼吁和号召,得到了三峡人切实的响应和回答。
    三峡电站分为左岸电站、右岸电站和地下电站,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近900亿千瓦时,比两个江西省2003年全年的用电量都多。
    2003年7月10日,三峡电站首台机组投产,三峡工程开始发挥发电效益。2012年7月4日,三峡工程最后一台70万千瓦机组――三峡地下电站27号机组交付投产,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设计规模,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十年来,三峡电站持续安全稳定运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持。
    三峡电站发出的电能主要送往重庆、湖北、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八省两市,是我国“西电东送”和“南北互供”的骨干电源点,对于保障国民经济对电力能源不断增长的需求、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和跨区资源配置、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统计数据显示,从2003年首台机组投产,截至今年6月1日24时,三峡电站累计发电6537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消耗了2.1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5.3亿吨。三峡电站发出的强大清洁电能,对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意义重大。
    缓解电力饥渴 保障用电需求
    强大的发电能力和便于调峰调频的特性,使得三峡电站在应对电力缺口,保障用电需求方面贡献巨大。十年来,三峡电站不负重托,不仅有效缓解了夏冬季节受电区域“电荒”局面,还保证了奥运、世博等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三峡电”已经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品牌。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正值长江主汛期,三峡电站装机容量已达1760万千瓦,在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奥运期间,三峡电站8月份发电量达到113亿千瓦时,电站总出力及日发电量屡创新高,最高日发电量达3.89亿千瓦时,为奥运会的顺利举办作出了应有贡献。
    2009年11月,华东全网出现异常严峻的供用电形势,上海、江苏、浙江均出现电力缺口,其中上海电力缺口近200万千瓦。针对这一情况,中国三峡集团调整发电计划,分别于11月17日和19日临时增开一台70万千瓦机组支援上海、江苏两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华东电荒,保障了华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2010年世博会举办期间,中国三峡集团专门成立了世博会保电领导小组,建立专项工作机制,落实世博保电工作方案。广州亚运会举办期间,三峡电站又担负起“亚运保电”的职责,有针对性地开展“涉亚”发变电设备精益运行管理,以确保为亚运会提供安全、稳定的电能。
    2010年底至2011年初,重庆、湖北两地先后出现严重电力紧缺局面。根据国家有关部委和重庆、湖北两地政府要求,中国三峡集团通过增加三峡电站出力,累计增发电量7.6亿千瓦时,有效缓解了渝鄂“电荒”局面。关键时刻顶得住,送得出,“三峡电”体现着三峡人的责任与担当。
    联通国内电网 惠及六亿人口
    三峡电站的电能外送工作由与三峡工程相配套的三峡输变电工程承担。三峡输变电工程是世界电网建设史上最为壮阔的系统工程,其建设投资规模、工程难度和送电任务在世界范围内前所未有。该工程于1997年开工建设,2007年竣工投产。工程以三峡电站为中心,向华东、华中和南方电网送电,供电范围覆盖182万平方公里,惠及人口超过6亿。
    三峡电站以及三峡电网的建设,为中国建立统一的电网体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在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中国的几大区域电网系统几十年来相互独立运作,不能互通互联。这阻碍了国家统一调配电力和保障供电安全,也难以形成一个有效运转、公平竞争的统一的电力市场,从而难以适应中国日渐成熟的市场经济。因此,国家在三峡电站规划建设之初,就对其输电规模、输电计划、负荷落点等进行统一规划。随着三峡电站及其相应的输变电工程的相继建成投产,形成了联结华中、华东、华南、川渝的三峡电网,并以三峡电网为中心进一步发展与周边电网的联网,从而逐步实现了全国各大电网的互联。
    三峡输变电工程6000多公里的输电线路构成四通八达的网络,把中国“隔绝”几十年的各大区域电网全部联结起来,对于促进全国电网互联,优化国家能源布局,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为加快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国家电网,构建科学合理的能源综合运输体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版权所有: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2002-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1号 技术支持: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主办 新闻中心/信息中心制作维护 鄂ICP备05010695号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使用和链接本站内容,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