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山:水电国际合作离不开政府支持
近十年来,中国水电快速发展。我个人认为,中国水电规模化增长的阶段应该基本过去了。”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的一番话,将人们对水电关注的重点从“量”的增加转变到“质”的提升上来。他认为,新时期的水电发展,应该更加注重流域开发,更多考虑发电、航运、生态之外的功能。“一个流域,并不是从上到下开发得越多越好,要有一个合理的布局”。
“我认为,水电开发应该平衡好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为此我们希望探索建立流域管理委员会,完善这个机制是今后的重要任务。”史立山说。
作为水电大国,中国在参与国际水电开发方面可谓历史悠久。中国水电“走出去”的历程,经历了承包建设任务、参与流域规划、海外项目投资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我们越来越感到水电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项目,而是一个非常综合的社会工程。特别是大型水电的国际合作,更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史立山表示,“一些流域支流电站或者装机几十万千瓦甚至更小的小型项目可以按照商业化模式开发,但一些关键河流的合作,必须有政府间的良好合作做保障,从而避免项目搁置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加强水电的国际合作,更多的还是要加强政府间的合作,政府应该为这些项目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史立山强调。
在本次大会上,“水电未来走向何方”是代表们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对此,史立山表示,水电是技术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前景非常广阔。目前,水电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水电开发应该从过去仅仅关注大坝安全和经济效益,逐步转向更多地利用现代化技术来改善流域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平衡和谐上来。
“水电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根据新的技术、新的环境来调整思路,这应该是未来水电的努力方向。”史立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