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峡梦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退休办 王儒述 1930年1月,我出生在湖南湘潭。从小在湘江边长大,对江河情有独钟。儿时经常在湘江边赤脚嬉水,打漂漂,捉鱼虾;家乡水、故乡情给我无限乐趣、无限眷恋。有年夏天湘江突发洪水,却让我对水有了新的认识,那年我才七、八岁,亲眼看到一个巨浪打来,岸边一间小茅屋随波逐流而去。 没想到看似平静的江水竟蕴藏着如此惊人的力量?这让我受到强烈的震撼。1945年我在湖南省立一中读高中时,语文老师引经据典讲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座右铭》); “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可知也。”(《孔子家语》);“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道德经》)。老师教导我们要像大海那样雄伟,才能容纳百川;人的胸怀也要像大海那样宽容博大,才能有容乃大。这时我才豁然开朗,当初让自己感动的,正是江河所表现出的那种高尚品格和雄伟力量。 1945年读孙中山《实业计划》(1919):“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 使舟得溯流而行, 而又可资其水力。” 又读他的《民生主义》(1924),进一步阐明开发三峡水力发电的重要性, 提出建设三千余万匹马力水力发电站的完整构思和宏伟蓝图。 1944年5月国民党政府邀请美国垦务局总工程师萨凡奇博士来华,帮助三峡工程设计。9月20日提出《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即《萨凡奇方案》。 规划在三峡修建225 m高坝, 装机87台,单机容量17.5万kW, 总装机容量1522.5万kW;总库容617亿 m3, 防洪库容270,亿m3 , 灌溉面积6400万亩。 这让我欣喜万分,决心攻读水利专业。立志以江河为家,以建坝为业。1947年9月考入水利系,1951年8月在武汉大学水利系毕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投身水利水电建设。 解放前国民政府热衷于打内战,三峡工程只是一个梦。1947年5月15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三峡水力发电计划实施工作暂时结束。” 正如我2002年10月16日,在台湾交通大学参加第八届海峡两岸环境保护研讨会作《三峡工程与环境》报告后,台湾老教授说的:“国民党想到的,共产党做到了”。 三峡梦,何时园?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1956年6月4日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诗词中描绘出:“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1957年12月3日周恩来题词: “为充分利用中国五亿四千万千瓦的水力资源和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远大目标而奋斗”。 葛洲坝作为三峡工程的反调节航运梯级和实战准备,于1970年12月30日开工。 1981年1月4日长江大江截流, 同年6月27 日三江2#, 3# 船闸通航, 12月27日二江电厂首台17万kW机组发电, 1988年12月全部工程竣工投产。装机21台,总装机容量271.5万kW,是当时国内第一大水电站。 三峡工程凝聚了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1992年4月3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三峡工程经过长达近40年的规划论证,从此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开工,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2003年6月16日水库蓄水、永久船闸通航,7月4日第一批机组发电;2009年全部工程竣工投产。 三峡水库于2010年10月26日,2011年10月30日及2012年10月30日三次蓄水到175 m,三峡工程遇2010年7月20日70000 m3/s,2012年7月24日71200 m3/s及2013年7月21日49000 m3/s三次洪水。 三峡大坝按1000年一遇洪水98800 m3/s设计,10000年一遇+10%洪水124300 m3/s校核,三次洪水安全过坝,确保沙市、武汉河段未超过警戒水位。2010年汛期累计拦洪266亿m3,相当于五个荆江分洪区的分洪量。 确保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创造防洪经济效益266.3亿元。三峡工程从2007年实施补水以来,累计为下游补水700多亿m3,实现防洪与抗旱补水效益同时并举。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250万k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000亿kWh。 截止2013年8月31日,三峡电厂累计发电6852亿kWh, 售电收入达1782亿元,折合292亿美元。 三峡水库蓄水后,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2011年11月23日三峡船闸当年通过货物9140万t,其中上行货运量达5018万t,提前19年达到并超过5000万t设计指标。2012年三峡船闸通过货物10027万t,突破亿吨,确保长江“黄金水道”安全高效运行。 2010年9月三峡百万大移民任务胜利完成,历时18年,共搬迁安置移民139.76万人。 三峡工程竣工投产后,已充分发挥巨大的防洪、抗旱、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1982年10月和1996年9月,我有幸两次陪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及夫人访问三峡及葛洲坝工程,他赞扬葛洲坝是万里长江第一坝,三峡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多次说移民是世界性难题,要妥善解决;工程建设有利有弊,利大于弊就好。31年来他每年都来信关心、询问三峡工程建设进展。 早在1945年我读高中时,就被“三峡梦”深深打动,决心学水利工程,参加三峡建设。1947年9月上大学,1951年8月在武汉大学水利系毕业,分配到水利部、中南水利部,参加水利水电建设。50年代初期参加三峡工程论证,海南岛水利水电建设,1954年7月参加武汉防汛和城市防洪建设、1958年9月参加丹江口建设、1976年12月参加葛洲坝建设,1984年12月参加三峡工程从筹建、论证、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的全过程。见证了三峡工程艰难的论证过程和“不上不下、不三不四”的曲折经历。一生以江河为家,水利为业,长期住芦席棚,爬山涉水搞勘测设计,餐风露宿修建大坝,以苦为乐,圆了我的“三峡梦”。 三峡工程的兴建,实现了中华民族根治长江水患的梦想,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工程。巨大的防洪、抗旱、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造福国计民生,有利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长江流域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推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腾飞。 旧社会三峡工程只是一个梦,一个美好而又遥远、可望而又不可及的梦。新社会在党的领导下,依靠自力更生和科学技术,建成了三峡大坝,使梦想成为现实,实现了中国梦。三峡工程经历了100年的漫长历程,见证了新中国64年的发展足迹。从这里悟出一个真理,社会主义需要科学技术和工程建设,科学技术和工程建设更需要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建设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感谢党的培养教育,让我学习水利工程,参加水利水电建设,更有幸参加三峡工程的规划论证、设计审查、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看到了今天三峡工程的竣工投产,三峡总公司成立20周年,三峡水利枢纽安全运行10周年,三峡集团公司成为大型清洁能源集团。让我见证了旧中国从1919年到1949年30年的三峡梦,更见证了新中国从1949年到2013年64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圆了我的三峡梦。 (2013年8月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