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的水电情怀 |
宜昌巨浪化工有限公司 王艳 80年代,父辈怀揣着“开发长江,造福子孙”的梦想携妻儿走出大山,告别故里,随着上万水电大军定居于长江边的这个秀美小城。从我记事起,身边就不乏有关三峡的艰难建设、三峡的感人故事被大人们传述,也许从那时起就已注定我与三峡的不解情缘。 三峡开工建设那年,我还是个毛头孩子,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层楼的小朋友搬着板凳拿着黄皮笔记本冲向阿姨家观看开工典礼电视直播。不去搜索当年的影像资料,只凭记忆脑海中最为深刻的就是三色礼炮腾空绽放、会场中用花盆摆放的“建设三峡开发长江”的字样、李鹏总理用浑厚的嗓音充满激情的宣布“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骄傲自豪深深的包围着我,那时的我为自己能和三峡大坝挨的这么近兴奋了好久,更为家里有两名三峡建设者骄傲不已。 父亲是名技术精湛的炮工,每天都穿行在灰尘弥漫的隧洞里,清晨一身整洁的进洞,伴着星月满身灰尘的出洞,除了睡觉,每天谈论最多的就是他的工作,即便对着在家忙碌的娇妻和几岁大的孩子他都满是自豪的谈及他的工作,有时端着饭碗就钻进隔壁工友宿舍谈论当天的爆破任务……其实,我对父亲的了解知之甚少,就是这些零星的画面还是妈妈口述给我听的,因为,在我不到一岁时,父亲就因公病逝,他将年轻的生命永远献给他最钟爱的大山。那年,我随着姨父再次踏上三峡这片热土,我想去看看父亲曾为之奋斗过的战场,我想亲身体会父亲每日早出晚归的辛劳,我想对着大山向您讲述三峡大坝的日新月异……也许,我只是想在那里觅得梦里您拥我入怀时的那张慈爱的笑脸。夕阳西下,姨父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没一会儿鼾声就在整个房内弥漫……我仔细端详着他,黝黑的面庞中皱纹与晒斑布满额头与脸颊,手心厚厚的老茧一定是更换了无数遍,厚实的工作服胸前已经打了几处补丁,原本深黑色的胶鞋现在也成了“水泥浇筑体”。我的眼角湿润,多想对他说些什么,可嘴角微动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头,说他伟大,可这样“伟大”的人大坝工地随处可见;说他敬业,可要不是人人“敬业”何来大坝今日之辉煌,可爱吧,暂且就用可爱一词来代替我内心的感慨,无数奋战在一线的水电建设者就同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一样是当代最可爱的人。凝视着姨父熟睡的面庞,我品读着他们这一辈人的坚守与顽强,没有高谈阔论,脚踏实地是不二的工作法则;没有挑肥拣瘦,命令大于天是执行力的有效表现;没有炫耀攀比,建好三峡工程是永远坚守的人生价值观。我笑了,满含泪水的笑出了声,我似乎读懂了父亲当年坚守的意义:“人生短短几十年,能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这样伟大的工程是件多么荣耀的事情,我平凡的生命也应有了三峡大坝的映衬而显得高大伟岸,我们万千建设者的辛劳付出定会记入史册,随着三峡大坝一起,荣耀世界!” 时间的车轮将我推进2006年,是命中注定要我继续父亲未完成的水电事业,还是从小耳濡目染三峡建设的点点滴滴,毕业后我毅然决然的选择水电建设,选择像父辈一样远离家乡随着数万水电大军进军西部大开发。如果说儿时的骄傲来自生活在大坝身边,那么现在的自豪定是自己也光荣的成为了一名水电建设者,头戴鲜红的安全帽,身穿整洁的工作服,来往于左右两岸,穿行于大坝之间,将最美丽的青春奉献给大坝,与大坝一同成长。仓储工作入库、验收、调拨,每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常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让我练就一手“火眼金睛”的本领,任何有瑕疵的设备物资都休想从我的指尖溜进仓库,经我手进出的每一批物资都认真核对,确保输送给大坝的养料都安全可靠;每一件设备都仔细验收,确保大坝的心脏永葆活力。我已面向滚滚江水立誓,要承载着父亲那股做大事的干劲,不怕孤寂与艰难,将青春才智奉献给这伟大的水电事业。 “三峡大坝”在太多人的心目中是一座举世瞩目的雄伟建筑,可在我看来,它早已高出一座建筑在我心里的地位,它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精神,是万千青年的报国之心,是亿万国人的爱国之情,是艰苦奋斗的实战精神,是攻克难关的执着精神,是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是这“三峡精神”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是这“三峡精神”给我奋发图强的动力。我与三峡已不再是儿时简单的骄傲与自豪,也不是初次离开家乡泪眼朦胧的思念与牵挂,它是我身体澎湃的血液,是我生命跳动的心脏,我的每一分每一秒因为它的存在而更具意义。巍峨的三峡大坝我未能为您亲身奉献,可金沙江的开发我已经冲锋在前,我要让您看见,三峡精神定将在我们身上发扬光大! 我与三峡,三峡与我,真情延续,奉献无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