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三峡移民试点 |
长江电力国际公司 张永强 长江电力葛洲坝电厂 何莉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难以忘怀的往事,它深深地埋藏在记忆的深处,尽管有岁月流水不断冲刷,却仍然能洗出多姿多彩的照片。 三峡总公司成立20周年,笔者跟一名筹建处老水电谈及二十年前的往事,印象最深的是参与了库区和坝区开发型移民试点。二十年前他怀着一个建设三峡大坝的美好愿望,来到刚刚成立三峡总公司筹建处工作。起始2年因为一些原因,三峡工程150方案没有确定。86年,三峡工程重新论证后,国务院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办公室(简称三经办)组织实施了库区开发型移民试点,三峡总公司也在坝区实施了开发型移民试点。在库区老水电以特邀观察员身份参加了几次考察活动,看试点,提意见。在坝区,可以看,可以干,完成领导交办的具体任务,负责联系沟通和协调。工程之初,三经办组织相关同志到国内已建水库、大坝到处转,到处看,了解移民搬迁情况,倾听介绍经验。过去移民搬迁多是采用补偿救济的输血型办法,搬出去不再管,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库区贫困面貌,不能让移民过上富裕安定的日子。移民补偿经费按规定给了,敲锣打鼓欢送移民,外迁出去了,可是过了一年半载,不能融入当地社会,钱花光了,生产生活不习惯又回来了。为什么?移民倾诉:“实在没办法,外迁地方风沙大,天太冷,住不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还是回来好”。移民干部既无奈又头疼。天天反映,经常上访,份内工作不管也不行。管也难管,只得应承,再给钱,再安置,两次、三次,多次拖延时间。 三峡工程移民百万是个大难点,中央在总结过去几十年经验教训之后,提出移民搬迁要改变过去一次性补偿的办法,实行开发型移民方针,并首先在三峡库区、坝区试点,作法是,变输血型移民为造血型移民,通过大农业开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牧加工业以及旅游、服务、第三产业各种办法促使库区经济起飞,增大移民环境容量,从而为移民就地后靠,就地安置,发家致富,奔向小康创造条件。三经办负责计划的制定、项目的平衡、资金的使用以及检查、落实和组织考察活动。建行、三峡总公司同志陪伴参观见证,没有具体任务要求。三经办处长领头,工作开展顺利。库区人民对考察组的到来非常高兴,热烈欢迎。他们讲: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三峡工程有望上马的今天,相信我们的好日子一定不会太远。他们以最朴实、最真诚的大碗酒、填饭和五道席的盛情接待来客,让来客深感尴尬和不安。表示一定反映库区人民的意见和要求,促使三峡工程早日上马,让每个库区移民,都能有一个富裕美好的明天。考察包括听取规划、实施、结果情况报告;试点现场考察参观;倾听移民的意见和呼声;调整和预选新项目等项内容。报告交三经办供参考,以便做的更好。具体项目有柑橘种植、建材厂搬迁、化妆品研制、榨菜厂扩建、食品加工、道路桥梁改造迁建,工厂企业提前试点搬迁等多种。项目选择一般都是些效益好的小企业、小项目。投入少,见效快,群众急需。借款多在百八万元左右,半年或一到两年就可以见效,还回借款,用于其它项目的再开发,滚动利用。试点让群众看到了光明,遥见到了幸福生活的可能。群众讲:几十年过去了,三峡工程不上不下,不三不四,不死不活,规划不得批,资金不得投入,房子不得盖,工厂不得迁,道路桥梁不得修,我们比人家已经落后了二、三十年,实在等不得,拖不起。如今国家借给钱,派人帮着干,得到好处归我们,当然举双手赞成,希望多试点。三峡库区地理气候条件适宜柑橘和其它果类、蚕桑、药材、花卉等经济作物生长。柑橘三年可以结果,五年可以亩产千斤,八到十年盛果期,能产两、三千斤,比种粮食收入高几倍,很合算。巴东旧县坪李XX仅用三、四百元借款开发一亩柑橘园,三到四年时间就还清了借款,摆脱了贫困。坝区在刘家河,苏家坳同样进行了柑橘种植试验,和其它项目一样,也收到了好的效果。通过几年移民试点实践,逐步探索出了以大农业为基础的开发型移民新路子,就是为造血型移民奠定基础,创造条件,投入资金,发展库区经济,壮大库区经济实力,增大移民环境容量,从而为就地后靠,就近安置,基本上在本县、本乡消化,一般不远离外迁。这样既节约了移民经费,也免除了远距离迁徙造成的背井离乡之苦。全国人大考察团、政协考察团、论证专家组考察团,陆续亲临三峡库区,亲眼看了三峡移民试点,亲耳听了库区移民的肯定态度,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也就放心地对三峡工程投了赞成票。可以说没有三峡库区、坝区开发型移民试点的实际表现,也就没有三峡工程如此顺利建成的今天。当然也有不足和缺点,97年,随着三峡工程建设顺利进展,两岸移民陆续迁移、后撤,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和困难,有些县乡经济发展和移民环境容量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必须根据国家对口支援政策,组织部分移民外迁,他们同样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不管内迁、外迁,三峡移民都为三峡工程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都应该高歌颂扬和称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