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旁骛三峡人 |
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县委宣传部 江泽明 巍巍溪洛渡,伟业赖三峡。金江丰碑起,水能耀中华。 历史将永远铭记:2013年7月,在中国,长江上游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第一批机组(4台)发电、投入营运! 为纪念这个历史时刻,溪洛渡电站业主单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编印了一套皇皇巨著——《从三峡到溪洛渡》,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世界著名水电专家钱正英题写书名。它的姊妹书《我的名字叫溪洛渡》(张立先著,长江出版社出版)随之同时面世。 9月日上午,当吴毅把单套重约两公斤的书籍抱进我们办公室时,大家都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从三峡到溪洛渡》,四卷,分别是《金沙江水电开发精神文明建设文集》、《金沙江水电开发履行社会责任文集》、《金沙江水电开发劳动竞赛文集》和《金沙江水电开发新闻及文学作品文集》。凝望着这套凝聚了各方心血的文字“长城”,我百感交集,感慨不已,最终汇成一句话——心无旁骛三峡人! 因为溪洛渡,我结识了众多来自三峡集团公司的朋友,他们中有的是领导,有的是专家,有的是记者,更多的是普通职员。无论什么职务,他们都有各自明确的分工和职责,每个人都一心一意地履行着自己的责任,把分内的工作做得圆圆满满,漂漂亮亮,令人称奇。他们,是一群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追求完美,是他们的典型性格。 别的不说,单是为《从三峡到溪洛渡》这套丛书的编辑,就让我难以忘怀于三峡人的敬业与执着。由于“履行社会责任文集”需要我们县委书记和县长联合署名的一篇文章,我被“卷入”他们的风潮中。先是我们雷波县驻云南省永善县三坪溪洛渡工程建设部的吴毅到我们县委宣传部来衔接,随即收到编辑工作小组的传真文件,再是编辑工作小组组长、原溪洛渡工程建设部党委书记王树凯亲自打电话来叮嘱。后来,还组织相关人员集中会议,细化撰稿要求;稿件收集后,编辑工作小组组长王树凯、闫于信又召开会议,对提高文稿质量作了进一步安排。其间,责任编辑廖望阶和我县的吴毅,都跟我多次联系、敦促。我这边呢,穿梭于县委书记、县长、宣传部长、书记的秘书等人中间,把一篇3000余字的文稿反反复复打磨、雕琢,弄得妥妥帖帖、神采飞扬了方才喘息甫定。——这,仅仅是我所经历的其中几个“切片”啊,身经全程的何智彬、廖望阶、杨俊、周双超、刘明洪、彭业华、尹晓华、寇卫红、何俊鹏、吕晓辉、严涌泉等编辑们为之付出了多少心血、死伤了多少脑细胞,那是不言而喻的。长期兼做中共雷波县委内刊《溪洛渡》编辑工作的我,更深知他们奉献的实质意义——默默无闻,一字一句,把自己最得意的思想、最美好的语词,都赤诚地融汇进别人的文章里了,“为人作嫁衣,只恐不光鲜”喔。 欣喜地翻阅着《从三峡到溪洛渡》这套四卷本厚书,其精美的图片,不得不令我联想起亲密的摄友——王连生、刘鑫、高峰,还有谋面不多但印象不浅的孙荣刚、黄正平等。为了一张张视角独到、光影恰切的照片,他们不惜翻山越岭、披荆斩棘找寻最佳拍摄点;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坐高空缆机车斗渡到金沙江中心位置,凌空俯瞰拍摄;不惜周身溅满泥浆,把镜头尽量靠近辛勤耕耘的劳动者…… 《从三峡到溪洛渡》,真实地记录了“中国水电航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的华丽转身,用骄人的业绩、翔实的数据铭刻了集团公司所秉承的“建设三峡、开发长江”之历史使命和“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的水电开发理念,反映了“科学民主、团结协作、精益求精、自强不息”的三峡精神,树立了国际一流清洁能源集团的共同理想和良好形象,尤其是较好的体现了集团公司“长期合作、融入当地、平衡兼顾、互利共赢”的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十六字”方针,是集团公司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统一的生动画卷,是伟大“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读全书,读者会发现,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正努力成为世界优秀水电文化的引领者和实践者。这是难能可贵的企业品格,是志存高远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迈向复兴的动力和源泉。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因为专业,所以卓越。”三峡水电人,用溪洛渡、向家坝两件美轮美奂的作品,再次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谱写了世界水电开发的辉煌新篇章。他们不事张扬、专心致志的气质,永远值得我们每一个公民和社会组织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