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骄傲 我是水电人的妻子 |
三峡发展公司机电事务部 韩轶 30年前,由于父母工作的调动,我们举家从A市搬到一个当时在中国地图上拿着放大镜都找不到的城市——宜昌。当年我们住在方圆不到500米的紫阳一区,交通极为不便,每天的业余生活非常枯燥,除了看家中那台14寸黑白电视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娱乐。少不更事的我经常抱怨父母:为什么我们要来到这么一个偏僻的小城?父母总是肯定地回答我,为了水电事业。从此,我的生活便和水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长在长江边,喝着长江水,一天一点的变化映在我眼里。看着葛洲坝水电站越来越美丽,作为当时长江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吸引着国内外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这仅仅是起点,水电人迎来一个又一个新的挑战,但再大的困难都压不倒以排山倒海之势、雷庭万钧之力的一代水电人,他们在三峡集团公司的领导下,攻克一个个堡垒,从葛洲坝水电站到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宜昌因为有了葛洲坝和三峡大坝这两颗璀璨的明珠而变成闻名世界的水电之城。 三峡集团从三峡水电站发展到向家坝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还有正在施工的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集团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业务范围已不再是单纯的水力开发,还开发出新能源产业——风能、抽水蓄能等。业务也不仅仅在国内甚至扩展到国外,所持有的长江电力股份也一并成为一家百强榜的上市公司。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如今我也找了一个为水电事业而献身的老公。他毕业于武汉一所名牌大学,子承父命,放弃了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了葛洲坝水电站。我和他曾是小学同窗,在分别后N年,一次偶然的相遇,分外惊喜,出于对知识的渴求,或许更多的是自己错失上大学的机会,所以见到他那一刹那时,一种仰慕之情油然而生,我们互生好感,经常一起聊天、学习,互相帮助,并组成家庭,我们爱的结晶也随之孕育而生。 现在他和许许多多怀着同样理想的同事们,前赴后继来到溪洛渡水电站。溪洛渡是三峡集团公司新开发的水电站,位于四川和云南交界的金沙江上。屹立在深山峡谷之中,它两侧各有9台77万千瓦的机组,总装机容量1386万千瓦,年均发电517.2亿千瓦时,是金沙江上最大的、中国第二、世界第三大的水电站,仅次于三峡水电站,它和向家坝水电站投产后,其总发电量约大于三峡水电站,为国家的“西电东送”工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绩。 为了离老公近一些,我们举家从宜昌搬到了成都。儿子初来成都诸多不习惯,他也曾问过我当年同样问过父母的话题:为什么我们要搬到成都来?看着他郁闷地表情,我总是安慰他,为了支持你爸爸的水电事业。 工地上条件艰苦,比不得城市的灯红酒绿。老公每天繁忙的安装、调试,困难重重。八岁的儿子放暑假到他父亲的工地玩,有天打电话告诉我:“爸爸昨天(星期日)一直上班到今天(星期一)早上四点,回来睡了三个小时,又赶去工地了,他好辛苦哦!”电话这头的我听到儿子的话一边为老公心疼,一边为儿子懂事感到欣慰。 家中事无巨细由我安排妥当,老公为长年顾不上家、教育不了孩子而心怀歉疚,但我了解老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为了溪洛渡水电站的运行发电,他每天披星戴月、风雨兼程地奔赴工地,乐此不疲地忙碌着,放弃了回家休假,我们这几年经常是聚少离多,电话诉衷肠,即便相聚也只是短暂的几天,老公又要匆匆离去。他永远的把人民的需求视为一种使命,无时无刻都承载着水电人的责任和担当。 2013年7月15日零时,溪洛渡水电站首台机组右岸13号机组顺利结束72小时试运行,成功并入南方电网,交由长江电力溪洛渡电厂受托运行管理,机组进入正式运行。此举标志着溪洛渡水电站首台机组顺利完成建设向运行管理的无缝交接,溪洛渡水电站正式发电。看到这则消息,我深深地为老公感到高兴。 老公,我为你骄傲!也为我是一名水电人的妻子而骄傲!我们付出的汗水、泪水将伴着微笑注入这宏伟工程的史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