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三峡

  ——写在集团成立二十周年之际

  长江三峡旅游公司 周大菊

  最初看到“我与三峡”征文启事的时候,就在想,我与三峡有着怎样的一种情愫?

  虽然在三峡工作十几年,感受着三峡坝区从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变为今天风景如画的旅游区,却从来不敢有三峡建设者“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的豪迈,也不敢有现如今三峡管理者创世界一流清洁能源集团的自信。因为我于三峡,或许只是千万过客之一,如一粒尘埃,只曾在此驻足;而三峡于我,却另有一番意义。

  最早知道“三峡”这个名字,应该是在读小学的课文《长江三峡》中得知的。那时了解的三峡,是一个景色绝美的峡江。真正听闻“三峡工程”的时候,应该是在1998年那场让千万人无法忘怀的洪灾来临之际。那个时候,正在沙市实习的我住的地方离江堤很近,每天可以看到江水不断上涨,冲过警戒线。一天在电视镜头中看到涛涛洪水从当时的导流明渠咆哮而过,那时突然有个念头,多么希望三峡大坝可以立即拦腰截断滚滚长江水,救助洪灾中的人们呀!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建设中的三峡。

  大学毕业后,我只身来到宜昌,寻找一份可以安身立命的工作,继续追寻那份纯真的情感。机缘使然,我走进现在三峡工程大酒店——原来的三峡坝区接待中心,我成为了一名在三峡坝区工作的人,一名三峡旅游人,离三峡近了,更近了!还记得刚上班时,当时接待中心领导为了让我们了解三峡工程,特意带我们新入酒店的八名大学生参观三峡大坝工地。随车一行来到施工现场,远远地就听见了轰鸣声,热火朝天的场面让我们一个个惊呆了。领导不停给我们介绍,言语中无不透露着他心中的水电情怀。在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还深入“腹地”进行了参观,他讲了很多关于三峡工程的数据、三峡工程的历程,还有三峡建设者的一些故事,我们和三峡“零”距离了。记得当时领导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酒店是为三峡工程建设做服务接待的,所以我们也是参与三峡建设的一员。”或许因为这一句话,让我们觉得我们也是三峡人吧,这成为了我留下的充分理由。

  十年风雨,十年发展。从1993年工程开工至2003年三峡二期工程完工后,三峡工程旅游迅速发展。三峡坝区旅游从最初的行政接待,进入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和公司化经营的全新阶段。长江三峡旅游公司应运而生。初闻她的成立,我们这些学旅游专业的人内心有了无比的兴奋感,三峡大坝要致力于旅游事业的建设了。随着三峡大坝的全线贯通,展现在眼前的已是巍巍矗立的大坝、高峡平湖的美景!三峡大坝,犹如一道俯贴于长江身躯上的绚丽彩虹;高峡平湖,翻开了三峡新的篇章,三峡建设者就是这个大手笔的创造者。而他们的杰作绘就了三峡大坝旅游。我们为此鼓舞着,憧憬着!这成为我坚持的理由!

  十年发展,十年思变。从2003年至2013年,三峡大坝旅游区在集团的建设下三峡工程旅游十景已悄然形成,水上长城——三峡枢纽全景、黄金阶梯——双线五级船闸、高峡平湖——三峡坝上水库、群龙奔江——大坝泄洪奇观、三峡揽胜——三峡极顶坛子岭、截流再现——截流纪念园、庚午遗迹——黄陵庙、风光定好——三峡大坝坝顶、动力心脏——三峡发现厂房、生态三峡——三峡枢纽生态示范区。一幅幅美景如画,一处处鸟语花香,已让游客流连忘返。三峡,已成为正在走向国际的三峡集团美丽的后花园。而在这个十年,我和所有的三峡旅游人一道感受着公司成立的喜悦,大坝游客节节攀升的兴奋,因地震带来的市场低迷的沮丧,合资公司撤离后内心的惶恐和集团定位水电旅游为集团主业之一的惊喜,三峡旅游发展如何突破困境的迷茫……这样的一个十年,公司在发展中遭遇挑战,在挑战中奋力发展,我身在其中,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时光陪着它一起学着成长,学着成熟。既然选择三峡旅游,就应该与它风雨与共!而阳光总是在风雨后,这或许是我坚守的理由吧!

  二十年的发展,三峡旅游作为三峡工程的衍生品早已客观存在二十年的发展,三峡旅游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尽管会遇到困境,但在三峡集团公司提出将水电旅游确定集团公司六大主业之一,并致力于要把三峡坝区12.8平方公里建设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水电培训和科普基地、生态环保示范基地、会议休闲旅游度假基地,使其真正成为国家水电公园之际,我们有理由相信,三峡大坝旅游是一个值得我们用青春去为之而奋斗的事业!因为,只要有梦想就一定能实现。三峡大坝旅游因三峡工程而兴起,三峡工程必定会因三峡大坝旅游的发展壮大而更添美景!

  我,一个普通的三峡旅游人,愿为它的发展壮大付出自己的绵薄之力!这注定,我与三峡注定要一直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