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沟通的桥梁 |
中水电公司国际业务二部 刘玉琴 随着集团国际化经营的力度不断加大,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作为集团公司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平台,在推动集团公司国际化经营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中水电公司足迹遍及亚、非、欧、美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32个国家和地区常设驻外机构。2012年,新签国际工程合同额约15亿美元,实现营业收入近70亿元人民币。 作为集团走向国际化的平台,每年中水电会邀请多个外宾代表团来华洽谈业务。我是中水电公司国际业务二部的一名普通法语翻译,这几年我陪同和接待了来自几内亚、布隆迪、阿尔及利亚、塞内加尔河流域开发组织、冈比亚河流域开发组织的近20批次客人,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种高规格涉外重大活动,其中既包括国家的水利能源部长级别及区域组织的一把手这样的政要,还包括来我公司考察的各国水利、电力专家、国外业主和咨询等代表团。 每次外宾代表团来华,三峡工程是必然要考察的项目。每次陪同代表团走在三峡大坝的坝顶上,给不同的客人讲解三峡工程将近70多年漫长曲折的过程和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方面的巨大功效,我都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每次和代表团在三峡坝区停留时,我都重点向外宾介绍集团公司“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的水电开发理念和“长期合作、融入当地、平衡兼顾、互利共赢”的经营原则,让这些外宾了解到集团公司在确保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和持续发挥综合效益等方面的努力。 百闻不如一见,来访的外宾代表团人员走在三峡大坝的坝顶无不惊叹这一世纪工程的壮观,赞叹这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惠及千秋万代的民生水利工程。几乎每次都有外宾对我说,他们国家需要COPY三峡大坝的开发理念和经营管理模式。 虽然外事工作繁重,但把集团公司在水电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展示给远道慕名而来的客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水电公司和三峡集团公司的业务领域和能力,我深知这份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非凡。接待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甚至集团的形象,不容有失,所以我不敢掉以轻心,每次都在公司领导和部门主管的认真筹划下,精心安排日程和参观路线。对工程现场的考察增加了来访的这些国家政府高层领导和水利电力专家等我们的广泛了解和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宣传了我公司和集团公司的形象,提升了三峡工程在这些外国政要及水利专家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为我们开拓新市场、以后拿新项目打下了一定基础。 2012年4月,中水电公司中标的几内亚的凯乐塔水利枢纽工程顺利开工。这项工程是几内亚政府当前最为重要的工程,关系着几内亚的基础工业发展及民计民生。项目建成后将不仅能解决几内亚政府当前面临的电力能源严重紧缺问题,为几内亚矿业发展提供保障,大力推动几内亚社会经济发展,并能给周边邻国提供电力能源,从而带动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 我对凯乐塔水利枢纽项目一直有着非常特殊的感情,作为最早跟踪该项目信息并参与该项目投标的工作人员之一,我见证了这个项目从跟踪到谈判及签约至最后顺利实施的这一系列过程。这个项目从2010年3月开始追踪,中水电的领导和同事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存在强有力竞争者的情况下,公司领导运筹帷幄,精心组织,多次带技术专家团队奔赴几内亚了解几内亚商务情况,深入现场探勘,认真分析项目可研资料及招标文件,多次组织专家召开项目方案会议,论证施工方案,最终提交了一份严谨细致、价格合理的标书。2011年8月13日成功签订了4.462亿美元的凯乐塔水利枢纽EPC总承包合同。项目中标后,公司积极调派业务骨干,组成了项目部。2012年4月18日,项目如期开工。 作为法语翻译,除了参与追踪期间和投标期间的翻译工作,我还相继接待了几内亚能源部长亲自率领的官员考察团和以水利、电力专家为主技术考察团等共5个代表团,分别走访了三峡、向家坝、葛洲坝,让他们实地了解集团公司和我公司的开发实力,并了解长江流域阶梯开发的重大功效和意义。 几内亚拥蕴含丰富的水利、矿产资源,素有“非洲水塔”的美称,但由于国内政治等原因导致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目前仅开发了其中2%的水电资源,能源问题成为了制约几内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电力短缺,很多大型厂矿都无法开工,连首都的供电都无法保障。凯乐塔项目的成功将解决这个国家的燃眉之急。目前凯乐塔水利枢纽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在建设中,最近看到境外项目部发回的报到,项目邀请周边小学的老师和孩子们到工程现场参观,看到照片中孩子们欣喜的表情,我深感凯乐塔项目是真正能造福几代几内亚人民的重大民生工程。 我只是中水电公司的普通一员,然而通过外事接待这个工作平台,能让更多的国家更多的人认识我们了解我们,我深感自豪。 在滔滔江水之上,是桥梁让两岸的人们能相互往来,缩短了彼此的距离。我愿意继续用语言这个桥梁,增进我们和业主的相互了解,通过自己的踏实的工作,展示三峡工程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