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沙成金 绿富同兴
摘要:三峡集团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借助新能源开发契机,按照“绿色能源+生态治理+现代农业”一体化基地的思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在库布齐沙漠腹地建设“沙戈荒”大基地项目,打造集发电、治沙、种养于一体的立体绿色生态系统,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低碳循环与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平台,结合国内成熟的治沙经验,利用创新的治沙模式、科学的治沙措施、高效的治沙手段、丰富的治沙经验,充分发挥光伏空间作用,以组件板减少蒸发、以组件基础固沙、板下种植、围沙固沙,通过垂直综合应用,走出一条新能源发电、沙漠治理、生态修复的科学共赢治沙之路,以立体科学的防沙治沙模式矢志不渝践行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同时为碳中和背景下的新能源+治沙提供试验示范。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 沙漠治理 生态修复
一、案例背景
库布齐沙漠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北部与河套平原的交接地带,黄河“几”字湾南岸,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地区,区域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风沙危害巨大。在“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战略愿景下,我国提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的发展目标。三峡集团开启了让荒漠化土地变身新能源绿洲的奋进之路。
内蒙古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是全球最大规模“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项目和国家“沙戈荒”基地首批、首个项目。以生态治理和产业提升为导向,把沙戈荒漠化治理与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全面研究总结提炼现有光伏治沙相关产业案例,探索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和技术改进,进一步补强和提升光伏治沙的全产业链能力。充分发挥风光资源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生态治理效益,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相得益彰,促使沙漠增绿、资源增值、企业增效、政府增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真正实现“治沙”和“治穷”兼顾、生态与致富共赢的发展目标。
二、实施举措
(一)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履责担当
党的坚强领导是根本保证。三峡集团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提出的“内蒙古要大胆先行先试,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改革”的指示精神,大力构筑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推进沙漠治理,库布齐大基地项目临时党支部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推进党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扎实推行并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努力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社会履责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注重生态治理,打造沙漠经济模式
库布齐大基地项目建设包括“规模化新能源开发、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电力跨省外送、沙漠生态治理”四大系统工程。该项目目前是全球最大规模沙戈荒地区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将配套改扩建先进高效煤电装机400万千瓦、新建多型式储能约400—600万千瓦作为支撑性电源。所发电力将依托国家“十四五”电力规划中拟建的蒙西至京津冀直流输电通道,以风光火储一体化方式外送至京津冀地区,每年向京津冀地区送电约400亿千瓦时,相当于河北省全社会年用电量十分之一。其中清洁能源占比50%以上,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6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600万吨。
(三)坚持绿色发展,积极推进林草碳汇
基地生态治理措施包括建立基地外围锁边林草植物带、基地主干道路防护林带、基地内部林草种植等,从而有效增加林草覆盖率,全面治理荒漠化土地,显著改善生物多样性,积极促进林草碳汇。锁边林草植物带布置76210亩的秸秆锁边沙障(包括芦苇、麦草、稻草等)和以白榆、樟子松为主要树种的7525亩的锁边林;基地主干道路防护林带布置6705亩的秸秆锁边沙障和建造以沙柳、杨柴、花棒、柠条、等乔灌木结合的6705亩内部道路防护林带;基地内部林草种植是指光伏板下、板间的生态修复,敷设206546亩的红泥混砂,并开展生态种植,种植覆盖率达到30%以上。
经过生态综合治理,光伏板下、板间林草覆盖率增加20%—25%,达到30%以上,基地主干道路绿化率达到50%以上。全面遏制区域土壤风蚀,控制沙丘流动,风蚀模数下降10%—15%,沙化土地面积下降30%—40%。通过实施封沙育草、飞播和机械沙障等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植被建设方法,促进区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香农威纳指数增加8%—12%。项目建成后年均碳汇总量超过1000吨。
(四)提高区域就业率,改善牧民生活福祉
鼓励当地农牧民积极参与承包经济林养护工程,以及沙漠旅游、光伏板保洁、物业服务等工作,让当地农牧民正成为光伏治沙的受益者。参照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一期项目(建设规模50万千瓦)、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沙漠光伏项目的相关数据统计,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800万千瓦光伏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吸纳就业约19200人,人均增收4200元,将有效提高区域就业率,增加居民人均收入,减少区域家庭困难人口数量,夯实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同时,沙漠治理可以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增加人民福祉。
(五)开展央地企合作,带动产业链发展
三峡集团将积极助力本地企业共同发展,共享绿色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效益。预计蒙西至京津冀输电通道配套的库布齐沙漠基地外送项目直接投资近1000亿元,可带动当地产业投资超过2000亿元。预计,库布齐新能源大基地建成后,将实现:
产业规模较快增长。形成年产500万千瓦以上风电整机及其零部件、4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电池及组件、200万千瓦以上储能装备、1000套以上燃料电池汽车电堆系统。在氢储能上具备20万吨以上储氢设备的生产能力。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建成一批自治区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在风电、光伏、氢能及储能装备等重点领域,建成1—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5%以上。
集聚集约发展水平稳步提升。规划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打造风电、光伏装备制造2条全产业链,培育氢能、储能装备制造两个新增长极,培育一批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2025年,计划形成1—2家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3—5家超20亿元、10家以上超10亿元的企业。
三、取得成效
项目建设以“光伏+”为基础,以高效、生态、循环为前提,实现板上发电,光伏板间、板下统筹兼顾特色经济作物、畜牧养殖、生态修复、造林绿化与相关产业发展,打造“一地多用”产业业态模式,将基地打造成为“农光互补”、“牧光互补”融合发展的示范区。项目建成后将促进地区绿色发展和能源绿色转型,带动光伏产业、储能、数字化等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推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工作展望
生态、民生、经济的平衡驱动,让沙漠变成地区经济发展的绿色资产,黄沙遍野变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未来,三峡集团将继续秉持“为国担当、为民造福”的责任初心,坚决服从国家战略,主动担当作为,开展风电光伏防沙治沙、库布齐沙漠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探索,构建新能源发电、生态修复、帮扶利民、生态旅游、荒漠治理等多位一体的循环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