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安全文化“软实力”
提升安全管理“硬水平”

  摘  要:三峡建工秉承“安全是文化”的策略,以强化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提升防范能力、养成安全习惯为目标,深度融合“党建红”“体系绿”“科技蓝”,探索打造“党建聚力、体系支撑、科技赋能”的安全管理品牌,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真正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以高水平安全生产保障工程高质量建设。

  关键词:社会责任项目  天台抽蓄电站  安全文化建设

  一、案例背景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必须牢牢守住的红线、底线、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一系列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一再强调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指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将安全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三峡集团作为国资央企、“国之重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防范事故事件发生,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然。

  根据三峡集团“预、投、建、运”工作机制安排,由三峡建工整体承担集团范围内抽水蓄能项目建设管理任务。浙江天台抽水蓄能电站是三峡集团“十四五”期间首个启动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安装4台425MW可逆式发电电动机组,单机容量国内最大,总装机容量1700MW,电站主体工程于2022年5月开工建设,首台机组计划2025年12月投产发电。天台抽蓄电站建成后主要供电浙江电网,承担浙江电网的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三峡新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电站建设点多面广、安全风险复杂多变,加之参建单位近20家,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高峰期建设者近3000人,作业人员流动性大,部分人员安全意识、安全技能不足,安全管理难度极高。为实现电站安全准点投产发电,树立天台境内安全生产标杆、集团范围内抽蓄建设样板,三峡建工坚持秉承“安全是文化”的策略,促进建设者思想素质、敬业精神、专业技能持续提高,促进工程建设、经营管理、科技创新能力与安全管理协同发展,推进工程安全、高效建设,以高水平安全生产保障工程高质量建设。

  二、实施举措

  安全文化作为安全管理的灵魂,是三峡建工做好安全生产的重要载体和关键手段,也是天台抽蓄项目全体建设者共同孕育的理念和价值观。三峡建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安全生产摆在首位,层层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全面防范化解安全事故风险,筑牢安全生产底线。厚植安全文化“软实力”,文化的渗透性以不同形式得以表现,成为凝聚建设者的关键要素,引导其把安全形象、安全目标、安全效益同个人前途命运紧密结合,促使其对安全的理解和追求同三峡建工的管理要求趋向一致,进而提升安全管理“硬水平”。

  (一)党建引领,筑牢安全生产“红色防线”

  擦亮“党建+安全”的文化品牌。坚持将党建工作体系作为护航安全生产的保障体系,将党建责任制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度融合,以“安全工作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为基本要求,永葆攻坚克难的锐气和斗志,打造安全生产“红色引擎”,实现“1+1>2”的协同效应,不断推动“党建+安全”工作纵向走深走实。

  一是坚持党建与安全理念融合。组织成立天台抽蓄电站施工区大党建工作统筹协调委员会,坚持项目公司党支部牵头抓总、参建单位党支部协调联动,聚焦工程建设和安全生产重难点工作,积极探索“党建与安全”深度融合模式,扎实开展“党员身边无隐患”“安全生产大家谈”“三会一课讲安全”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建设者安全生产意识。

  二是坚持党建与安全责任融合。组织参建单位党支部书记坚持以上率下、发挥“头雁效应”,带头扛起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将安全管理要求与现场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实现现场安全监管“无死角、无盲区”,通过现场安全风险隐患剖析,深挖体系运行、内控管理等深层次原因,不断促进安全生产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防范”转变。

  三是坚持党建与安全行为融合。探索党建工作与工程建设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工程建设双向驱动力,激发党员和群众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坚定性,组建“安全生产突击队”“安全生产青年文明号”,全方位检查作业人员行为和设备设施状态,全过程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防控,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严守安全生产红线。

  (二)体系保障,推动安全生产“绿色发展”

  聚焦“体系+安全”的系统保障。狠抓安全生产“全面责任、投入保障、监督管理、宣传培训、文明施工、应急救援”六大体系建设,紧紧牵住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个牛鼻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风险的不确定性,多措并举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一是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借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控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安全管理链条长、层次多、效率低以及责任不落实等焦点问题。通过明确网格划分管理原则、网格人员任命要求以及网格考评工作机制,切实将参建单位及协作队伍关键人员一并纳入安全网格,一并进行考核奖惩,实现了安全责任田“包干到户、责任到人”和工程安全生产监管区域全覆盖。天台抽蓄电站主体工程开工以来,参建单位网格管理人员主动排查安全隐患的能力和主动性有效增强,现场习惯性违章持续减少,安全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二是健全安全生产投入保障体系。念好安全经,算好安全帐,大胆探索,主动作为,在2021年天台抽蓄电站主体工程招标阶段,便将安全生产费用比例由国家此前规定的建安投资的2%提升至3%,并单列建安投资的0.5%作为现场文明施工费用,以保障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建设;统筹梳理全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精心筹划年度安全生产投入计划,严格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资〔2022〕136号)最新要求,每年初预付年度安全投入计划的60%,便于施工单位提前采购安全设施设备和相关物品,及时投入作业一线使用,切实保障现场安全生产。

  三是健全安全文明施工保障体系。以人为本,力争构建“安全、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工地,按照《中国三峡集团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图册》要求,将标识标牌、风水管线、施工用电、临边防护、孔洞封堵等统一采用标准化设施;按照《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规范》(DL/T 2679-2023)规范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工作,邀请中国能源研究会赴一线开展标准化建设咨询指导;组织标准化工作专题培训,熟悉掌握标准化工作要求和要点,定期开展作业面标准化建设参观和评比,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以良好的工程形象促进安全文化提升。

  (三)科技兴安,铸就安全生产“蓝色之盾”

  点燃“科技+安全”的新兴火种。坚持“管理、装备、素质、系统”并重,以科技手段强化安全培训教育、提升安全监管效能、改善安全生产环境,防范事故于未然,积极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促进本质安全工程建设,为高质量发展锻造安全生产“金钟罩”。

  一是打造抽蓄电站智慧安全警示教育新模式。以电站智慧安全警示教育基地为载体,打造集“作业人员实名登记、安全警示教育培训、新进人员准入管理”于一体的教育培训新模式。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作业人员实名制档案,实施一人一档一码管理,实现考勤、培训、考试、体验、实操等全过程流程化管理、数字化留痕;通过“多媒体安全教学+事故警示教育+VR体验式教学+互动实操体验”等方式,提高培训接受度,全方位提升作业人员安全素质;通过安全准入严把人员入场关,根据安全准入条件自动生成安全码,通过安全码颜色直观判断人员准入状态,严控高风险人员入场。

  二是打造抽蓄电站视频监控全面监管新模式。以“高清视频监控+智能优化算法”为载体,打造集“三峡建工+天台公司+参建单位”于一体的安全监管新模式。通过将监控摄像机配置作为(超)危大工程开工条件,推动监控设备在重点区域、关键部位、危险作业的应用,并采用离线式或单兵式监控设备作为视频监控系统的补充方式,解决通讯信号、洞内爆破等制约因素;通过建立健全各层级巡屏检查工作机制,将巡屏检查情况纳入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强化安全生产奖惩,组织“回炉再造”学习,倒逼作业人员进一步提升遵章守纪、重视安全的意识。

  三是打造抽蓄电站先进技术工艺运用新模式。以“科技兴安、创新强安”为抓手,打造集“先进工艺、先进设备”于一体的安全生产新模式。通过应用基于北斗导航系统多星座联合定位技术的面板堆石坝智能碾压成套技术,克服传统人工碾压作业劳动强度高、碾压质量参差不齐等难题,实现24小时全天候无人值守作业;通过应用BIM技术开展地下厂房施工安全智能分析与预警,实现地下厂房洞室群开挖过程围岩稳定风险的快速识别、分析与处理;通过应用TBM、矿用绞车、竖井滑模台车、多臂钻、登高台车等成套机械设备,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从本质上降低安全风险。

  三、取得成效

  三峡建工积极响应国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天台抽蓄电站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打造“党建聚力、体系支撑、科技赋能”的安全管理三峡品牌,促进工程建设、经营管理、科技创新能力与安全管理协同发展,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良好氛围,员工安全文化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一)天台抽水蓄能电站作为三峡集团“十四五”期间首个启动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三峡建工以该项目为试点,固化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红、体系绿、科技蓝”抽蓄电站在建工程安全管理模式,对有效防范化解后续抽蓄项目批量建设安全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天台抽水蓄能电站作为三峡集团首个运用TBM技术的抽水蓄能建设项目,成功攻克排水廊道小断面洞室(全长2860m、洞径3.53m)传统钻爆法排烟慢、出渣难、安全风险高、作业条件差、成型效果不佳等难题,廊道施工工效提升了约3.75倍(月均进尺450m),为后续抽水蓄能项目建设提供了可行案例。

  (三)天台智慧安全警示教育基地有效提升施工人员安全素质,严控现场人员安全风险,规范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和现场准入资质管控链条,打通了从安全培训到准入管理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逾11000人次,为当前国内建筑市场输送了一批安全意识过硬、技能水平合格的工程建设人员。

  四、工作展望

  先进的安全文化促进生产的发展,落后的安全文化制约生产的发展。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既要符合时代发展的主流,也要具备企业项目的特点,并根据不同阶段总结更新完善安全文化中不相适应的内容,才能使得安全文化真正渗透到每一位职工的血液和骨骼。三峡建工将继续强化安全文化引领,在三峡集团坚强领导下,积极探索抽水蓄能项目安全文化创建新模式,为清洁能源发展和“双碳”战略目标实现贡献三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