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 | 从厚重党史中汲取开局起步的智慧与力量

  从厚重党史中汲取开局起步的智慧与力量

  桂许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翻开厚重的百年党史,汲取丰富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和精神力量,是我们“十四五”开局起步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

  一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10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系统阐述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深刻回答了100年来我们党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党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重大问题,向全体党员发出了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的伟大号召,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是指引我们奋进新征程的科学纲领和行动指南。总书记精辟概括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血脉的“源头活水”,滋养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的三峡精神,内核也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发扬、展开丰富,是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总书记全面总结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我们要牢牢坚持党对上海院的绝对领导,更加坚定自觉的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三峡集团党组工作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视域下的事业方向,知责奋进,永不懈怠。

  二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6月28日,在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总书记贺信指出“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对三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三峡集团技术支撑与科技研发平台,我们要责无旁贷的承担使命,为三峡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提供坚强支撑。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要求继续发扬精益求精、勇攀高峰、无私奉献精神的殷殷嘱托,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论文写在江河湖海,勇当集团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始终以服从服务国家战略为最大战略、以满足国家需要为主攻方向,坚决当好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对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谆谆教导,深化对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的认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融入集团新发展格局,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伟大号召,一如既往地崇尚实干与奋斗,矢志不渝向着水和清洁能源国际型公司的目标奋勇前进。

  三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的三峡精神。三峡精神以“为我中华、志建三峡”为核心,以“治水兴邦、造福人民的担当精神,民主决策、科学管理的求实精神,精益求精、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舍家为国、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团结协作、众绘宏图的圆梦精神”为基本内涵,跨越了百年时空,与上海院渊源深厚、关联密切。上世纪50年代,以潘家铮、马君寿等为代表的老一辈上海院员工以“尽早改变我国水电建设落后面貌的迫切心情”,全身心投入到“长江三峡试验田”新安江水电站的勘测设计工作。这批中国水电事业的奠基人,有相当一部分在1945年参加了当时“长江三峡水力发电计划”项目。他们怀揣建设三峡工程的伟大梦想,前往美国垦务局参加三峡工程的设计。回国之后,马君寿、杨德功、吕崇朴、张荫煊、王伊复、赵人龙等人参与组建或陆续加入上海院,担任了上海院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专业总工程师等关键岗位,将“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的精神种子撒播祖国各地。很多专家后来终其一生为三峡工程的规划、研究、论证、设计、审查和我国水电工程建设贡献力量。在三峡工程论证过程中,潘家铮院士担任副组长兼技术负责人,近10位上海院培养的专家成为枢纽建筑物专题、航运专题、电力系统专题、机电设备专题、生态与环境专题、综合规划与水位专题、施工专题论证的顾问和专家,为顺利推动三峡工程开工和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他们不仅展示了“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宽广胸襟,而且在上海院和三峡之间架起了历史的桥梁。可以说,上海院的企业精神和三峡精神完全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浑然一体,两者之间的历史联系、实践联系、精神联系非常密切、严丝合缝,担当、求实、创新、奋斗、圆梦的精神内涵,如同一颗颗珍珠一般生动鲜活的镶嵌在上海院67年的历史链条中。

  二、牢牢把握目标任务要求,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一是要做到学史明理,强化理论武装。理论上的追随是最内在的追随,思想上的看齐是最根本的看齐。当前,我们要把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总书记对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的贺信精神和对三峡集团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要按照总书记要求做到的四个“深刻领悟”,努力掌握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自觉运用到我们清洁能源和生态环保的事业发展中去。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殷殷寄语,坚定实干笃行,撸起袖子加油干,把三峡集团交给我们服务海上风电引领者战略、推动长江大保护事业向纵深发展等重点工作做好,深刻认识作为投资人设计院在行业内、集团内的功能作用,从更宽广的历史视野来看待上海院的发展定位。

  二是要做到学史增信,筑牢信仰根基。党的百年发展史充分表明,党的领导不是自封的,也不是什么力量强加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们学习党史,从根本上增强历史自觉、筑牢信仰之基。作为有着辉煌历史的设计院,厚重历史赋予了我们自信的坚实根基。在党的领导下,上海院聚焦主业,承担了上海四大水源地、棉花滩水电站、江苏大丰海上风电、环元荡岸线贯通、乌兰察布源网荷储等一大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学史增信,就是要引导公司广大党员在奋斗中保持战略定力、把稳思想之舵;就是要从历史中获得坚守的底气,带着对三峡愿景、公司事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把我们选择的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用实际行动创造上海院的新辉煌。

  三是要做到学史崇德,赓续精神血脉。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作为三峡大家庭的一分子,我们在抗击疫情的较量中,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参与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以技术扶贫、消费扶贫、人才扶贫、项目扶贫多措并举贯通发力,参与锻造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些在新时代形成的、我们自己亲身参与的伟大精神,是革命精神的延续,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今天我们学习党史,用先烈的崇高道德滋养初心、引领使命,就是要从中寻找道德坐标、强化党性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始终在党爱党、在党护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任何时候都要与党同心同德、对党绝对忠诚。

  四是要做到学史力行,勇于担当作为。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党史学习的落脚点在于力行,在于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从当前看,最重要的是要把三峡集团党组对上海院的发展定位和“十四五”规划蓝图变成现实。要主动对接融入集团发挥“六大作用”、实现“两翼齐飞”的战略实施,从中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要以打造“三大平台”为牵引,统筹抓好核心业务拓展、技术支撑延伸、科技研发加强、改革创新加快、党建引领提升等工作。回想当年,老一辈上海院人,怀着振兴祖国、发展水电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直面新中国初期技术落后、物资贫瘠的挑战,餐风露宿、日晒雨淋,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令国内外瞩目的重大成就。今天的上海院人更应该不畏艰难、拼搏进取,始终保持创业时期的那么一股劲,把新时代上海院事业向前推进。

  三、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一是充分发挥“投资人设计院”的支撑作用。坚持“跳出上海院看上海院”视角,树牢“命运共同体”意识。自觉从三峡集团战略全局、投资人视角来谋划发展,构建战略上共赢、资源上共享、市场上互助、业务上互补的商业生态圈,形成投资人设计院特有的发展模式。首先是围绕优质资源项目稀缺“痛点”,提升资源获取与项目策划能力。发挥综合规划优势,积极开展前瞻性、综合性、长期性项目研究,掌握更多的项目主动权,为三峡集团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其次是围绕项目投资收益控制的“难点”,切实提质降本增效。发挥综合规划、勘测设计、咨询造价、投资评审、检测监理等专业齐全优势,不断提升以设计为龙头的总承包管控能力和以投资控制为核心的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协助投资人打造精品工程,降低建设成本,确保投资收益。再次要围绕运行管理与转型升级的“堵点”,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以勘测设计、总承包能力和“四个中心”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强化数字化、智慧化能力,为投资人在项目建成后提供运维的智慧管理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共同擦亮三峡品牌。

  二是持续拓展上海院事业版图。要第一顺位落实好三峡集团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打造“四大走廊”发展战略,更加主动融入三峡发展大局,做到集团对上海院的技术支撑作用“想得到”“给得了”“靠得住”。生态环保方面,要紧跟“城市智慧水管家”“综合能源管家”模式的推进,加强与兄弟单位的协同配合,提升双方融合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新能源方面,要聚焦“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水储一体化”精准发力,推进福建、内蒙古、青海等地的新能源大基地项目策划。水利水电方面,要全力服务集团边疆区域发展战略,高质量完成边疆流域规划和相关水电站的勘测设计;积极协助集团谋划获取抽蓄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做好奉节菜籽坝抽蓄的勘测设计。国际化方面要加强与三峡国际、中水电、长江电力合作,深耕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南亚市场,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南美、欧洲市场,服务集团国际战略推进。业务发展上,要全力巩固拓展外部市场,抢抓“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发展机遇,以及国家水网、边疆开发等重点战略板块的市场机会,围绕产业链做大“朋友圈”“生态圈”。要进一步巩固在长江口、太湖流域、长三角地区的传统优势与影响力。北京、湖北等分支机构要发挥战略支点作用,坚持属地化经营,提供优质服务,培育新的增长点。

  三是发挥好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要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紧迫性,抓紧实施综合改革行动方案,到2022年末取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决定性成果,为“十四五”规划落地提供体制机制保障。要按进度完成混改任务,完善公司治理,优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组织架构,实行集团化管控,建立赋能、高效、开放的平台型组织。对标一流示范企业,强化核心管理能力、打造价值创造型总部;对生态环保、新能源、水利水电与智慧工程等四大板块进行事业部制改革,强化其市场主体和使命担当,把“蛋糕”增量做大;以职能和专业为主轴,从两个层次建立共享服务中心,支撑事业部的业务发展。

  四是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作用。2019年,三峡集团赋予上海院技术支撑、科技研发、人才培养“三大平台”的发展定位。两年实践充分证明,这一定位完全符合上海院的发展实际,是公司各项事业发展的“大纲”。未来,上海院一是要依托完整的专业体系优势,打造全链条技术支撑平台。紧紧围绕集团大水电、海上风电、源网荷储、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技术需求,整合内外部资源,为集团当好产业链“链长”提供坚实支撑。二是聚焦重点科研方向,打造高水平科技研发平台。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与院士专家团队、科研机构、高校和项目参建方的合作,集中力量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攻关,把科研成果、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留在三峡集团内。坚持前瞻布局新兴产业,培育数字化相关的战略性产业,加大“两翼齐飞”方向的基础研究力度,做好标准与平台的顶层设计,主动融入集团创新版图。三是坚定走“人才强院”之路,打造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培养平台。要把上海地域优势、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的政策优势用好用到位,引进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技专家和领军人才,为他们量身定制工作环境。在人才培养上,既要充分发挥传统师徒帮带作用,更要总结大型项目锻炼人才的经验,促进上海院尽快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五是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提质增效。一是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上率下压实责任。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带头示范,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把学好党史融入实际工作,融入干事创业的工作状态中。各级党组织要落实主体责任,把党史学习摆在突出位置,把“规定动作”做到位,把“自选动作”做出彩。二是强化思想引领,在用功学上下功夫。重点学好用好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与三峡工程》等指定教材,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三是深化作风建设,在扎实做上下功夫。自觉对照总书记关于“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的谆谆教诲和“三峡集团要发挥好应有作用,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的殷殷嘱托,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汇聚起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浩荡能量。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按照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民生项目、职工急难愁盼问题三张清单,真正把实事办实、办好、办到职工群众心坎上。四是深刻领会、认真践行以“为我中华、志建三峡”为核心的三峡精神,切实把治水兴邦、造福人民的担当精神,民主决策、科学管理的求实精神,精益求精、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舍家为国、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团结协作、众绘宏图的圆梦精神作为行动指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五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特别是要结合三峡集团党组2021年对上海院的巡视,把巡视整改与公司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认真落实整改主体责任,坚决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我们将坚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领会、准确把握,持之以恒、不断深化,强化责任担当、把握发展机遇,为三峡集团实现“两翼齐飞”、发挥“六大作用”作出更大的上海院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