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三峡集团精准帮扶四川省凉山彝区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本网讯(吴豪强 唐巍 冯怀春)“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的话,也是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为兑现这一承诺,三峡集团主动请战,投入真金白银,倾注真情实意,倾力助力四川凉山彝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蜿蜒曲折的金沙江、安宁河等大小河流纵横交错,连绵起伏的大山让人一眼望不到头,山高坡陡谷深、地震多发易发,这就是凉山州这一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的典型地理环境。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多重因素影响,长期以来凉山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育程度明显滞后于其他地区。2019年底尚有300个贫困村、17.8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7个深度贫困县尚未摘帽,成为贫困面广、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大、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交织的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

  

  四川省普格县火博三峡新村(摄影:谭勇)

  劳动创造美好新生活

  的莫尔曲认真地扎好每一根篱笆。她准备建一个猪圈,用大山里的青草饲料喂养几头大肥猪,补贴家用。这是4月25日记者第一次见到的莫尔曲所见到的景象。

  今年19岁的的莫尔曲是凉山州美姑县尔其乡依惹村的一名女孩,是依惹村一户有着七个孤儿家庭中的“当家人”,在父母去世后,她承担了养家的重任。

  

  三峡集团援建的凉山州美姑县尔其乡依惹村一角(摄影:谭勇)

  的莫尔曲的爸爸几年前在一场工地事故中离开人世,她妈妈去年也因病去世。的莫尔曲说,她妈妈知道自己患了重病,但一直舍不得去看病。得知当地政府和三峡集团援助盖新房,一直满怀期待,忍着剧痛撑到最后,等新房建好,搬进新房住了两个月,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去世前,她在新家的院子里,种下了两棵樱桃树。妈妈说,新房建好了,家里最大的困难也就解决了。国家现在的政策好,吃喝不愁,她要多操点心,把弟弟妹妹们抚养长大。的莫尔曲记住了妈妈的话,她每天一睁开眼,就是不停地干活:种土豆玉米,养鸡养猪,一年能赚几万块钱。的莫尔曲说,这些钱,再加上政府的各种补贴及帮扶措施,基本够一家人生活了。她苦点累点没啥,只要弟弟妹妹们别犯错、做好人、健康长大,就是她最大的快乐。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的莫尔曲的事迹,是凉山彝区贫困群众在党和政府及三峡集团等单位的帮助和支持下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缩影。

  的莫尔曲说,新房子修好了,村里的路也修通了,交通便利,现在的生活也好过多了。两个妹妹在乡里的中学读书,一个弟弟在村小上学,还有一个弟弟被帮扶家庭接到北京去上学了。大姐在外打工,她和四妹在家里干活,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她衷心地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三峡集团和那些真心帮扶她们的好人。

  

  的莫尔曲和她上初中的妹妹(摄影:谭勇)

  长期以来,凉山彝区的彝族群众习惯聚居于二半山区和高寒山区,房屋普遍破旧矮小,多为简陋的茅草房或瓦板房,大多没有厨房、厕所、畜圈等功能分区,四处透风、阴暗潮湿,形成了“家徒四壁,人畜混居”的生产生活方式。

  2016年,三峡集团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订《支持四川凉山彝区脱贫攻坚合作协议》,2016-2019年每年投入4亿元、4年共计16亿元(其中凉山州14亿元),支持四川凉山彝曲脱贫攻坚。2019年,在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三峡集团又明确新增支持四川脱贫攻坚资金5亿元(其中支持凉山州4.3亿元),以真情实意、真金白银、真抓实干助力四川凉山彝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6年,三峡集团与四川签订《支持四川凉山彝区脱贫攻坚合作协议》(摄影:黄正平)

  结合凉山彝区的贫困现状,三峡集团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中“住房保障”这一中心,大力推进“三峡新村”建设,从完善村落布局规划、改善住房功能、优化户型设计等方面着手,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同时,注重整体规划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配套项目的有机结合,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资源整合、有序推进。新村建成后,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村风,努力实现“安居乐业”。

  现在,凉山州像的莫尔曲一家人一样生活越来越有盼头的凉山彝族人越来越多。

  深入一线,精准施策

  在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三峡集团还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和智力优势,结合凉山州帮扶工作的实际需要,从全集团范围内累计抽调8名扶贫挂职干部、2名驻村干部组成凉山州帮扶工作组,每月深入凉山州扶贫工作一线,专门负责扶贫工作的具体对接与实施。

  会东县上花山村为凉山州安宁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贫困村,距离会东县城约110公里,整个村处于高山腰上,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上花山村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严重缺水,村里规划采取自流供水方式从高山上接引山泉水解决全村饮水、农田灌溉等困难,但需新建水池若干。由于缺乏资金,长期不能实施。

  三峡集团派驻凉山州的扶贫干部冯怀春说道:“只有把村民所思所想所盼了解清楚,才能找到精准帮扶的路子。”

  三峡集团扶贫干部和当地干部多次到上花山村实地调研,上门倾听村民的意见,经过多方努力,上花山村新建饮水项目落了地,新建了饮水管道9公里、饮水池15口,几百年来“饮水难”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清洌甘甜的山泉水流到新建的饮水池里,当地村民潘洪涛第一次喝上了饮水池里的水,他满足地说:“水真甜”。

  解决了“饮水难”的问题,上花山村的贫困群众因地制宜,新种了500亩左右的桃树、芒果树,并联合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该村所有的贫困户都能从中受益。

  

  入户走访上花山村村民潘洪涛家 (摄影:冯怀春)

  当地村干部介绍,在三峡集团资助下,上花山村的贫困群众修好了水泥新房,养了猪、羊、鸡,种了玉米、芒果等作物,经济收入有了很大保障,上学读书的孩子也多了,生产生活有了很大起色。

  凉山州帮扶工作组自成立以来,累计300余人次深入凉山彝区18个县市区的200余个贫困村开展调研检查,指导年度帮扶计划编制,跟踪帮扶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进展,沟通协调有关问题。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三峡人,怀揣着参与脱贫攻坚这项具有伟大意义的历史性任务、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目的而来,通过自己的真情帮扶和无私付出有力地推动了三峡集团帮扶工作朝纵深方向发展。

  真心扶贫,重在实效

  落日的余晖照射在大凉山的山梁上,也照射在罗额瓦哈家新房的蓝瓦上,给广袤的凉山大地撒下一片金黄。4月20日,30岁的罗额瓦哈和妻子、女儿在新房门前嬉笑逗乐,看着眼前两个可爱的女儿,罗额瓦哈的目光里满是慈爱与温柔。看着这样乐融融的一家人,记者不免也有些沉醉。

  罗额瓦哈是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一车乡瓦古村典型的贫困户:父亲在他很小时因病去世,在他8岁那年,母亲实在受不了贫穷,舍下这个一无所有、只有土坯危房的穷家,改嫁他乡。罗额瓦哈和年幼的妹妹相依为命,依靠叔叔和邻居的救济,帮着大家放牛放羊,兄妹俩才艰难地长大,一天学都没有上过。

  

  雷波县瓦古村新貌(摄影:谭勇)

  兄妹俩稍长,就到附近的县市做临时工维持生计,成家立业毫无指望,土坯危房也一天天破败垮塌。罗额瓦哈说,日子过得这样恓惶,心情更是苦闷不堪。贫困消磨斗志。刚开始村干部说要帮大家脱贫时,大家都无动于衷。有的村民说,要是脱贫那么容易,我还能穷大半辈子?瓦古村当时的现状也确实让村民没有太多的奢望:地理位置偏僻,山高坡陡,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薄弱,公共基础设施缺乏,经济发展慢,村民收入主要靠种植玉米、土豆、少量花椒,养殖少量鸡、猪、羊,人均年收入算来算去也不到2000元。

  机会说来就来。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吹响后,国家各项扶贫“硬核”举措在凉山州这一曾经实现社会制度“一步跨千年”的热土上遍地开花、落地生根。2018年,三峡集团捐赠资金帮扶瓦古村新建通村硬化路,建设了首批砖混新房,解决了长期困扰瓦古村的两个大问题。罗额瓦哈住上了新房子。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人就上门给朴实勤劳的罗额瓦哈说亲。顺应当地的风俗,罗额瓦哈热热闹闹、风风光光地结了婚,可也欠下了差不多20万元的债务。但看到了希望的罗额瓦哈不气馁。他带着全家响应当地政府号召,积极学习各种技能,顺利拿到培训证书后外出打工,一举还清全部债务并逐步脱贫。三峡集团在帮扶贫困群众修好了路、建好了房后,又开展精准产业扶贫,鼓励贫困群众种植魔芋,放养跑山鸡等,罗额瓦哈每年又可增收1万多元。

  

  三峡集团扶贫干部和瓦古村的孩子在一起(摄影:谭勇)

  罗额瓦哈说:“从三峡集团帮扶开始修路的那一天起,他每天早晨醒来都觉得生活有了希望,时不时地跑到半山眺望,看路修到哪里了,算算日子多久能修到自己家门口。”

  其实修通村路时,他家有两棵核桃树需要砍掉,罗额瓦哈没有计较得失,及时地把树砍了。他说:“只要路修好了,核桃树的钱迟早能挣回来。没有党的政策好,没有三峡集团的真心帮扶,我怎么会有新房子住?我怎么会成家立业,还有了两个宝贝女儿?核桃树再值钱,怎么没有帮我解决这些困难?”

  罗额瓦哈计划再努力几年,积攒一些资金后,发展兔业养殖,用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让一家人衣食无忧,生活美满幸福。在他的朴实话语里,总是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憧憬。

  

  越西县斯觉三峡新村航拍图(摄影:谭勇)

  在资金帮扶的同时,三峡集团始终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开展党建扶贫、教育扶贫、劳动力转移扶贫等扶贫专项活动,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从2017年起连续举办三期扶贫基层党务干部培训班,累计组织90余名来自四川省特别凉山州的基层扶贫党务干部来到三峡集团党校接受政治理论教育和扶贫业务培训;共计安排90多名主要来自凉山彝区的贫困青少年参加三峡娃娃行暑期夏令营活动,亲身感受祖国发展建设的伟大成就;与凉山州当地学校合作,结合实际开班培训课程,累计培训转移当地贫困家庭劳动力319人。

  

  越西县大花三峡新村俯瞰图(摄影:张青)

  就像支持美姑县依惹村、雷波县瓦古村、会东县上花山村的发展一样,截至目前,三峡集团已累计帮扶凉山州建成三峡新村80个,新建住房6476户,住房功能改造10059户,危房改造6141户,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3754万元,完成产业发展项目106个,维修、新建村组道路1227公里,完成农田水利、饮水安全、供电设施等基础设施项目346个,完成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项目294个,受益贫困人口达10万余人,约占凉山州总贫困人口的10%,对口帮扶的雷波县大杉坪村、唐家山村、瓦古村等3个贫困村先后脱贫出列。

  

  普格县甲甲沟三峡新村航拍图(摄影:谭勇)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三峡集团将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决心,坚决与四川省各级党委政府和贫困群众一道,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一鼓作气、顽强作战,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为助力凉山彝区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贡献三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