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少宇:在雪域高原践行三峡使

  本网讯(徐瑶)2016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选派第八批援藏干部支援西藏发展,三峡集团熊少宇同志是其中的一员。三年来,熊少宇同志用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圆满完成了援藏任务,被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优秀援藏干部人才”。

  对口支援西藏是国家战略,干部人才援藏是对口支援西藏的重要举措。三峡集团高度重视援藏工作,深刻认识到干部人才援藏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治藏方略和对口援藏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输血”与“造血”统一、扶贫与扶智并举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的重要平台。为更多了解熊少宇三年援藏工作情况,记者近日采访了他和集团公司相关部门干部员工。

  专业特长加持,做园区发展的建设者

  2016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通知要求三峡集团选派一名熟悉大中型企业财务管理和资本运营的业务干部支援西藏,协助当地党委政府推进藏青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国有企业管理。

  “援藏工作,我们并不陌生。这次国资委明确要求派出专业技术干部援藏,这对专业技术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这是第一次,我们非常重视。”三峡集团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说。经过层层选拔和全面考虑,三峡集团最终推荐熊少宇为中央第八批援藏干部。

  熊少宇告诉记者,援藏三年,他充分发挥了三峡集团在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方面的工作经验,将“三峡好经验”和“三峡好做法”与援藏工作相结合,用专业知识帮助当地党委政府规范财政财务管理,保障资金需求,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2016年8月,熊少宇担任西藏藏青工业园区投资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投资公司”)副总经理,负责公司财务和投资管理工作,2017年10月又担任西格办(管委会)财政局局长,2018年4月调整提拔为西格办(管委会)副主任,还负责联系园区税务局、工商局。

  西藏藏青工业园区是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重点项目,是藏青两省区的工业增长极。投资公司是藏青工业园区的投融资平台,财政资金是园区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熊少宇到岗后发现,西格办(管委会)财政管理基础薄弱,存在较大风险,投资公司资金运转困难。基于援藏工作的紧迫性和复杂性,熊少宇拿出各种“看家本领”,应对解决公司财务和财政管理问题。

  举措一:建章立制,不断夯实管理基础

  财政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知识匮乏是阻碍园区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投资公司组建以来未召开过股东会、董事会,日常管理仅由2名管委会工作人员代管,管理基础薄弱。熊少宇到岗后不久便建立公司“三会”,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设立了综合管理部、投资发展部、资产财务部和生产与安全管理部等部门,完成30余名管理干部员工竞聘上岗,制订了《财务管理办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30余项制度,使公司日常运营逐步走向正轨。

  援藏期间,熊少宇和公司领导班子共计召开股东会10次、董事会4次、监事会4次,讨论通过73项议案。参与董事长办公会、总经理办公会等100余次,议定各类事项1000余项,保证了投资公司规范经营。

  举措二:多措并举,保障发展资金来源

  单独设立藏青工业园国库。藏青工业园一直未设立国库,财税事宜由拉萨市财政部门代管,园区距拉萨1300公里,财政资金使用不方便。按照管委会工作安排,熊少宇多次往返北京、拉萨和格尔木,与财政部国库司、自治区财政厅和拉萨人民银行沟通协调,最终获得批复,成功单独设立国库,解决园区税收交叉征管、多头管理的问题,让入园企业办税更加便捷,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2018年园区完成税收入库8.6亿元,今年有望突破10亿元。

  协调落实投资公司资本金10亿元。2016年底投资公司实际到位的资本金5.5亿元,根据园区建设和投资公司需要,积极向西藏自治区政府汇报,成功引进1家新股东,完成2家股东债务“债转股”,2018年底投资公司资本金10亿元全部到位,为园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举措三:招商引资,注入发展新活力

  藏青工业园区是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重申支持的重要项目,是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大举措。管理、谋划好园区建设发展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西格办(管委会)全力支持下,熊少宇援藏期间,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拓宽经营范围、参与重点项目建设等方式,一方面积极实施“放管服”改革,努力提升园区营商环境,吸引企业前来投资建设:截至2018年底,入园企业达到238家,实现产值146.38亿元。另一方面强化管理,提升投资公司盈利能力:投资公司对外出租标准厂房28万平方米,出租办公楼100间,年增收约4000余万元。投资公司向园区提供物业、安保、劳务、车辆等综合服务,2017年投资公司扭亏为盈,连续三年盈利稳步增长。

  三峡集团对熊少宇援藏期间的工作和生活非常关心。据他回忆,三峡集团相关部门领导、同事多次不远千里来到他的工作地,询问他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他解决后顾之忧,保证他在藏安心工作,为西藏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施展才华、做出贡献。

  投身扶贫攻坚,做履行社会责任的践行者

  一直以来,三峡集团积极履行中央企业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经济责任,不断加大对藏青经济社会发展的帮扶力度,助力实现当地高质量发展。熊少宇作为三峡集团第一批选派的援藏干部,在完成组织交代的工作外,积极参与当地的扶贫工作,为助力打好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2014年~2018年,三峡集团开创企地合作、教育扶贫的新模式,委托三峡大学连续4年共招收108名西藏籍学生进行培养,毕业学生优先安排在三峡集团在藏企业就业。不少学生在完成学业后,也希望能够回到故土,但苦于一时找不到合适和对口的工作岗位。按照三峡集团的安排,熊少宇积极向西格办(管委会)党委汇报,妥善安置了12名藏族大学生毕业生到西格办(管委会)工作。

  统计显示,妥善安置好一名藏族大学生的就业,基本能够实现一个藏族家庭脱贫,意义重大。熊少宇了解情况后,与12名藏族学生逐一谈话,了解他们的想法,最终将这12名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住宿、就餐等全部安排妥当,这不仅实现他们能够在家乡工作的愿望,也为这12个藏族家庭提供了一份稳定收入来源。

  此外,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促进民族团结,援藏期间,熊少宇积极建议加大藏青工业园区企业聘用贫困少数民族员工的力度,落实同工同酬;另外,熊少宇还积极参与对口帮扶当地两个贫困村,主动承担结对帮扶两个贫困家庭。

  熊少宇援藏工作的地方属于青藏高原腹地,海拔2900多米,常年干燥缺氧,熊少宇克服了难以想象的高原反应,在雪域高原坚守了1000多个日夜。

  “三年援藏行,一生西藏情”。熊少宇说,青藏高原是援藏人一生的眷恋。援藏是一份事业,用心付出才有了一份担当;援藏是一种见证,用心维护才能谱写民族团结的乐章;援藏是一种洗礼,用心领悟才能得到思想的升华。他表示,未来将把援藏期间“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的西藏精神和三峡人的优秀品质弘扬好、发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