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扶贫征文丨小凉山普米群众过上了好日子

  本网讯(查永久)横断山峰峦相叠,金沙江滔滔不息。云南宁蒗,这片曾经久困于穷的“小凉山”大地,近年来,在三峡集团的倾情帮扶下,于一场波澜壮阔的精准扶贫攻坚战中悄然蝶变。

  

  2016年以来,三峡集团投入帮扶资金,实施了普米族精准脱贫攻坚项目,改善了宁蒗普米族村庄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全县1063户4218人的普米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成功脱贫。

  “牛窝子”变“金窝子”:一个普米村寨的前世今生

  宁蒗县新营盘乡牛窝子村民小组,是全国最大的普米族聚居村。“牛窝子”,顾名思义,就是牧民放牧扎“窝子”的地方。这里曾经是荒山秃岭,土地贫瘠,缺水严重,广种薄收……

  “过去我们村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生活用水要靠人背马驮,地里只能种点玉米、土豆、荞子。”牛窝子村民小组长郭志林颇有感触地说,“当时,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想弄点蔬菜水果到集市上去卖也苦于路途遥远,一年到头没有什么经济收入,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

  2016年,牛窝子村被列入普米族整族帮扶精准脱贫攻坚项目,三峡集团投入帮扶资金,新建村组道路10.5公里,桥梁2座,硬化路做到“户户通”;按照人畜分离、厨卫入户的标准,对建档立卡贫困户C、D类危房进行拆除重建、新建或修缮加固,并对全村民居进行了风貌改造;投资新建引水管道25.8公里,配套建设了6个蓄水池,让自来水通到家家户户;立足资源条件,大力扶持发展产业,全村种植苹果、水果梨等经济林木602亩,每户建档立卡户种植木梨不少于200株。全村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2100元增加到4300元,翻了一番。村里还建起了文化活动场所,村内道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结合人居环境提升配套建设了垃圾收集站、焚烧炉……

  

  “坐在家门口就能收钱。”在三峡集团的帮扶下,贫困户胡云彩家不仅盖起了新房,还新种了170株苹果树和200株核桃,养了10多头猪。他动情地说,“过去创收没有门道,如今在三峡集团帮扶下,通村路修好了,产业发展了,商人老板进村收农产品,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卖到好价钱。这一切都是托了三峡集团干部职工的福!”

  村边的窝稿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村民需要生产用水时往往水量小,甚至断流,而到了雨季却常常暴发洪水、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实施治理工程后,这些安全隐患被彻底消除。

  如今的牛窝子已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普米族特色村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散发着浓郁民族特色的普米山寨美丽画卷:曾经的荒山秃岭、尘土飞扬,如今已是秀峰披绿,公路逶迤。蓝天碧瓦,山水林田,家家户户住上了独具普米建筑特色的安居房,各家各户喝上了安全洁净的自来水,以苹果、核桃、花椒为主的生态产业生机勃勃。

  

  “现在,我们村的农户都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村民小组长郭志林说,“感谢共产党,感谢三峡集团对我们的倾力帮扶,让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村里发展条件好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回家创业,老百姓自我发展的动力也足了。”

  “烂泥路”变“水泥路”:路顺畅,样样都顺畅

  宁蒗普米族群众大都居住在高山深谷,千百年来沿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通村路都为土路,雨阻晴通,通达条件极差。

  “路难行,事事难行。”三峡集团派驻宁蒗的扶贫干部查永久说,“老百姓希望把通村公路修通畅,方便出行和运送物资,这是走访中听到的最大诉求。”

  短短四年的时间,三峡集团投入资金实施了道路、饮水、文化活动场所等一批补短板项目。道路硬化工程总长224.58公里,使宁蒗县89个普米族聚居村通了水泥路,实现了与县内骨干公路的有效连接。

  

  摄影:黄正平

  “做梦都没有想到公路会通到家门口!”家住宁蒗县西川乡金型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熊乔保高兴地说。熊乔保一家居住地以前不通公路,生产生活物资靠人背马驮。一家5口人住在陈旧、简陋的土坯房内。三峡集团帮扶后修了一条430米的水泥路,直通到家门口。熊乔保自筹了一部分资金,加上三峡集团帮扶资金,建起了一栋砖混结构的新房,面积80多平方米,还配了太阳能洗澡间、厕所,畜厩搬迁至院墙外面,实现人畜分离。他说:“现在通村路顺畅了,做啥子事都顺畅了,生活样样好!感觉自己也像城里人一样,过上了文明、卫生、便捷的新生活。”

  金型村的通村公路修好后,彻底改变了晴通雨阻的现状,实现了与丽宁二级公路的有效连接。村里的物流畅通了,有的农户还买了小型货车跑运输,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此外,通过三峡集团帮扶,宁蒗全县修建引水管道308.5公里、新建水池206个,使26个普米族聚居村的4239人解决了饮水困难问题,解除了制约生活水平提高和生产发展的瓶颈。金型组建档立卡贫困户胡阿八介绍说,村内引水工程建成后,除生活用水有了保障外,余水还可用于浇地、浇花椒树,提高了产量。2018年,他家仅靠花椒收入就达到2.7万元。再加上其他收入,全年收入在4万元以上,一举摘掉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帽子。

  “兴产业”促“固根本”:既重“输血”,更重 “造血”

  脱贫致富,产业为本。

  着眼于增强“造血功能”,夯实发展后劲,三峡集团帮扶项目重点实施了一批精准到户产业发展项目。从三峡集团帮扶资金中安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宁蒗县财政整合涉农资金和扶贫专项资金进行配套,按照户均1万元奖补的标准对普米族建档立卡户发展产业给予资金扶持,并为285户贫困户落实了产业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大力扶持发展主导产业。同时,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一个贫困劳动力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使每一个贫困户至少有1项以上长期稳定的增收产业。组建新型经济合作组织58个,鼓励龙头企业利用“企业(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帮助876户3594人的普米族贫困人口增收致富。通过几年的发展,2018年普米族贫困人口的人均纯收入达到6815元,增长84%。

  翠玉乡官田村委会茅坪村小组普米族贫困户胡利春,一家6口人,两个孩子上小学。2015年一场意外的火灾,烧掉了他的房屋、家产,也烧掉了他对生活的希望。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通过三峡集团帮扶,他种植烤烟、青椒、花椒,如今他不但重建了房屋、走上了脱贫致富路,还成为了村里贫困户争相学习的脱贫致富榜样。

  “没有三峡集团的帮扶,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胡利春说这句话时眼里噙着泪水。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来源于丽江热线、宁蒗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