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公里,通向新生活
本网讯(但棣瑶 杜健伟 程林)今年春天,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的西部山区和往年相比变了样。只见一座座南北走向的山脊上“长出”了许多台白色的“大风车”,随风转动。周边村里的老百姓都知道了新能源风电是清洁能源,大风吹着“风车”转就可以发出电来了。
家住弥勒市巡检司镇宣武村的孙光辉说:“知道风电场并网发电以后,我们很高兴!村里有个八九十岁的老人家都在喊着孙子开车带他去看能发电的‘大风车’呢!”
弥勒西风电项目共布置有88台风力发电机组,其中有44台在巡检司镇范围内。伴随风电场的建设,很多曾经条件不好的道路通了、宽了、平坦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也随之改变了。
孙光辉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年满60岁的他依旧每天下地干活。今年不一样的是,他去地里的一路上都可以骑电动车了。
“现在去田里的路好走了,不用赶牛车了,我一般骑上摩托就能去地里,下雨天也不怕。”孙光辉说。
▲村里拓宽后的道路 摄影:杜健伟
巡检司镇地处偏远山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有限,不管是发展种植业还是养殖业,一直以来都受到山区交通不便的制约。
弥勒西风电项目进驻以后,在周边乡镇新建道路45公里,升级改造乡村机耕道42公里,完成场外道路改造150公里,促进了地方交通条件的改善。
孙光辉回忆道,“当时修路需要协调土地嘛,我们村有的路段要占烤烟棚的位置,就有村民不乐意了,大家不相信会有人来帮我们修路,毕竟山区修路难。”
后来经过不断地沟通协商,村民们逐渐理解了交通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积极配合现场施工,一条条新道路修了出来。
除了烤烟,这里还适合水果种植,尤其是葡萄、李子。宣武村“半边红”李子品牌已经走向市场,有2000多亩的规模。此外还有柑橘800多亩,石榴500亩,万寿菊1100亩。
现在,孙光辉从家里去地里的路上就有4公里路是新升级的,从前不到3米宽的路扩展到将近8米,农机具和运输车辆可以直接开到田间地头。
路好了,不仅能提高村民们劳作的机械化程度,还可以节省运输成本和人工成本。尤其对于柑橘、李子这类水果种植户来说,便捷的运输能节省人工降低损耗,收下来的果子可以直接从地里装车运走。“现在就不用请人一筐筐搬了,可以说省工省时又省钱!粗粗算下来,平均每斤水果可以多赚1块钱。”孙光辉说。
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对于产业振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今,巡检司镇机耕道覆盖率将近80%。巡检司镇副镇长杨建波说:“在从传统种植向林果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想要连片发展、扩大产业规模,交通条件十分重要。一个新能源项目落地,既能把当地的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改善道路交通条件还有力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生产生活条件好了,才有利于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才能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助力乡村可持续发展。”
编辑:任贤 杨思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