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三峡在行动】爱无疆|三峡集团资助的海外学子为中国加油
本网讯(徐瑶)日前,一位名叫安玫娜的葡萄牙留学生给三峡集团寄来了一封信。信中说,她虽然人在葡萄牙,但一直关注着中国的疫情并为之揪心。她非常担心宜昌朋友的健康和生活,她想念学校食堂里的饺子和图书馆里介绍中国历史的书籍。希望疫情早日过去,并祝愿所有坚守岗位的中国朋友平安健康。
安玫娜为中国加油
安玫娜是三峡集团葡萄牙教育奖学金资助的学生。2016年,她来到中国求学,目前在南开大学就读。3年的留学生活,让她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中文,也让她对这里的人和物产生了很深的感情。
若奥也是三峡集团资助的葡萄牙留学生,目前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疫情发生后,他并没有回国,而是决定留在上海。
“我的朋友,特别是我的家人非常关心中国疫情的发展情况。我告诉他们,我在上海生活学习都很顺利。中国为抗击疫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不久的将来,一切都会恢复正常。而且,我好不容易得到一个梦寐以求的工作机会,我不想失去这次机会。”若奥说。
若奥的老师说,若奥是他们学院的superstar(超级巨星),也是一名专注可再生能源领域研究的“粉丝”。前不久他刚申请到三峡集团所属的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实习机会。
“在这里,我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而且我还可以不断提升和丰富工作经验。毕业以后在中国从事低碳方面的研究,一直是我的梦想。疫情也浇灭不了我的热情。”若奥说。
疫情期间,还有一名巴基斯坦留学生马利克也没有离开中国,只不过他的情况有些特殊。
马利克就读于江西理工大学,学习电气工程专业。一个多月前他正准备和同学一起返回巴基斯坦,然而不慎骨折住院,留在了中国。在这一个多月里,马利克的心情犹如过山车,经历了从焦虑、恐慌到感动、从容的转变。
首届三峡集团-巴基斯坦
移民奖学金计划开学典礼
摄影:万紫薇(资料图片)
马利克是三峡集团巴基斯坦移民奖学金资助的18名留学生之一。疫情发生后,三峡集团所属三峡国际在1月底即着手组织对相关留学生情况进行摸排,第一时间联系学校和留学生,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学习情况。经与学校沟通商议,在征求学生们的意见后,三峡国际决定将这些留学生暂时送回巴基斯坦。
然而就在计划返程的时候,马利克因骨折住院,无法返巴。他的3名同学为了更好地照顾他,也决定留在中国。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加之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留下来的4名留学生开始担忧起来。
了解情况后,江西理工大学安排专职辅导员协助他们,确保其日常起居不受影响。与此同时,身在北京的三峡集团所属三峡南亚公司的李长菁也牵挂起这几名没走的学生。
“我是2016年到巴基斯坦工作的,负责风电项目开发管理,由于工作关系,交了很多当地朋友,对这个国家也有感情。学生们珍惜友谊,留下来互相陪伴,我也希望能为他们做点什么。”李长菁说。
防疫物资是当下最难买的物品。李长菁和他的同事通过多方渠道寻找货源,最终决定个人出资购买了一批护目镜、口罩等防疫用品,以公司名义赠送给了这几名在华留学生。
马利克在微信朋友圈晒自己戴口罩的照片
收到物资后,马利克非常感动,并在他的微信朋友圈更新了一张戴着口罩的照片,下面写着:谢谢,中国,三峡集团。谢谢您的照顾。加油中国!加油武汉!
患难见真情。安玫娜身在葡萄牙,却因曾经去过宜昌,在那里交到了朋友,揪心他们的健康;若奥的家人虽然非常担心他的安全,但依旧支持他的决定,相信他的选择;李长菁因在巴基斯坦工作种下的情谊,愿意千里相助和他素昧平生的留学生。
葡萄牙驻华大使杜傲杰和葡萄牙留学生代表
参观三峡工程
摄影:秦明硕(资料图片)
除了安玫娜和若奥外,三峡集团葡萄牙教育奖学金资助的其他留学生也陆续寄来信件。他们有的已经毕业,有的正在准备论文,有的正通过学校提供的视频软件进行网上学习。尽管他们身在葡萄牙,但他们的心却始终牵挂着中国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以下是他们的部分留言:
布鲁娜 清华大学
疫情的肆虐让我心碎。我已经回到葡萄牙,学校建议我们留在现居地。非常时期,学校迅速开发了很多应用软件,以便我们在网上学习。目前网上授课已经开始了,学业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希望一切都快点好起来。
路易斯 南开大学
疫情结束前我将采用网上学习的方式继续上课。我从中国朋友那里了解到,中国国内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深感欣慰。希望大家一切都好,生活也能尽快恢复正常。加油湖北!加油中国!
沙德华(左二) 中国政法大学
很幸运,我的研究生课程已经修完,目前处于撰写论文阶段,因此学业并没有受到影响。希望疫情尽早结束,也祝愿中国朋友一切都好。
达妮艾拉 上海大学
我已经完成学业并且顺利毕业了。虽然回到了葡萄牙,但我一直和中国朋友保持着联系,并关注着中国的疫情发展状况。我很担心中国朋友的安全,希望一切都快点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