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黄晓天)12月20日,由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主办、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承办的“新征程 新责任——《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2)》《国资国企社会责任蓝皮书(2022)》发布活动”在京举行。活动以“云端会议”的方式举办,中央企业代表、地方国资国企代表、主流媒体等线上参加。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2)》收录了68家中央企业的优秀履责案例,三峡集团报送的《充分发挥产业优势 助力赋能乡村振兴》获评“乡村振兴篇”优秀履责案例入选蓝皮书。活动还首次发布了“央企责任管理·先锋30指数”,评选出履责表现最优的31家中央企业,三峡集团名列其中。
据悉,这是自2017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连续第六年发布《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也是三峡集团社会责任案例连续第六年入选蓝皮书。蓝皮书全面研究梳理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和实践工作的新进展、新成果、新经验,对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和解读,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蓝皮书中首次发布的“央企责任管理·先锋30指数”,是以91家填报责任管理问卷的中央企业为评价对象,依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三步十法”理论,构建一套反映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水平的“三位一体”评价体系,从调查问卷、公开信息搜集以及权威媒体新闻报道等,对中央企业在责任组织、责任融合、责任沟通等方面的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从中评选出表现最优、指数排名靠前的31家中央企业构成的,为国务院国资委统筹推动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作为与生俱来具有责任基因的中央企业,三峡集团历来高度重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工作,始终牢记“为国担当、为民造福”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各环节,始终坚持透明沟通,努力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发挥表率作用。2022年4月,三峡集团专设社会责任办公室作为总部职能部门,专门负责履行社会责任、乡村振兴、援疆援藏援青等工作,成为首家宣布在总部机构专设社会责任职能部门的中央企业,彰显了三峡集团努力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决心与担当。
充分发挥产业优势 助力赋能乡村振兴
摘 要: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和根本之道。三峡集团立足业务所在地区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企业主业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光伏+”产业新模式,积极推进光伏发电与农林牧渔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当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为乡村振兴添翼赋能。
关键词:光伏+,产业新模式,绿色经济,乡村振兴
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地惠及农村农民。三峡集团深刻认识到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和根本之策,坚持立足业务所在地区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企业主业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光伏+”产业模式,积极推进光伏发电与农林牧渔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相关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为乡村振兴添翼赋能。
责任行动:一是打造“光伏+农牧业”产业模式。双辽市是吉林省西部干旱盐碱沙化特困片区县,地表以沙土地为主。为丰富当地产业结构,三峡集团在双辽投资近6亿元,打造148个光伏方阵(总装机19万千瓦),同时建设37座光伏牧业大棚,棚内种植食用菌、饲养牲畜、舍间种草、以草养畜、畜粪还田,每年不仅向地方电网输送2.52亿千瓦时绿色电能,还带动了当地就业创业,增加了当地群众收入。
▲ 吉林双辽农业光伏电站
二是打造“光伏+渔业”产业模式。江西省万安县韶口乡襟连赣江,处于丘陵地区,土地资源紧张,小型水库众多。三峡集团根据韶口乡地区地形特点,利用韶口乡农村淹没区、闲置水库等近2000亩,投资3.94亿元,建成国内先进的“漂浮式”环保浮体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10万千瓦)。同时,通过“板上发电、板下养鱼”产业模式,积极开展规模化渔业养殖,不仅发展了绿色经济,还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闲置水库发电和渔业养殖的“双丰收”。
▲ 江西万安仙人港水库光伏电站
三是打造“光伏+生态+渔业”产业模式。安徽省淮南市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典型资源性城市,煤炭开采导致淮南矿区大面积塌陷,并形成平均水深6米、部分水深超10米的非沉稳深水区。三峡集团根据煤炭塌陷区特点,投资10亿元建成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水面漂浮式光伏项目(总装机15万千瓦),并积极开展水体改造试验、渔业养殖等优化水生态环境、修复打造生态景观,将沉陷区打造成集光伏发电、生态修复、水产养殖为一体的绿色能源基地,实现绿电、生态、民生三赢。
▲ 安徽淮南水面漂浮光伏电站
四是打造“光伏+金融服务+农业”产业模式。河北省曲阳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曾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植被稀少,光照充足,发展光伏产业优势明显。三峡集团抓住机遇,投资12亿多元建设亚洲最大的单体山地光伏电站(总装机20万千瓦),探索出山地集中式光伏、屋顶分布式光伏等光伏产业模式。同时与曲阳县政府、农业银行曲阳支行合作,注资9800万元成立6个农光互补合作社,大力发展“板下经济”,充分发挥“光伏+金融服务+农业”“1+1+1>3”的效应,带动当地经济,实现帮扶方式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 河北曲阳光伏项目
履责成效:一是壮大了乡村集体经济。三峡集团利用乡村农房屋顶、村集体公共建筑屋项,建立分布式光伏发电,使村民和村集体获得稳定租金或电力收益,不仅增强了村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也壮大了当地村集体经济。
二是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在光伏电站建设及维护中,三峡集团建立租地用工长效增收机制,优先雇佣当地村民参与务工。此外,项目采取“土地返租免费,种养收入独享”的业务合作模式,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和农民增收。
三是修复了地方生态环境。三峡集团因地制宜实施煤炭沉陷区、盐碱地等生态脆弱地区的综合治理新模式。通过水体改造试验、渔业养殖、水综合治理等方式进行优化,打造生机盎然的水生态景观,极大修复和提升了当地生态环境。
四是促进了地方财政增税。光伏电站按市场价格向外输送绿电,向地方政府纳税,为地方提供持续稳定的税收收入,增强了地区经济实力。
五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设光伏电站,能有效优化能源结构,改变当地高耗能、高污染的格局,大大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促进地方绿色发展。
展望:“十四五”期间,三峡集团将继续发挥在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领域的显著优势,因地制宜探索推广“新能源+”产业模式,以产业带就业、以就业促振兴,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全面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努力实现企地良性互动和共同可持续发展。
编辑:任贤 杨思恒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