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王璐)黄杏苑是名“零零后”,今年13岁。与很多城里孩子不同,陪她长大的不是网络和动画片,而是山,一座又一座。
黄杏苑就读的江西省万安县弹前中学是三峡集团重点帮扶学校,也是一座大山里的学校。教学楼不够高,她踮着脚也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可2018年暑假,小杏苑跨出了大山。提起那趟旅程,她总觉得“还像昨天似的”。
2018年7月,“三峡娃娃行——宜昌水电夏令营活动”走进了弹前中学。经过层层选拔,黄杏苑与万安县其他34名学生,以及其他三峡集团定点扶贫、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帮扶地区总共350名学生一起,来到三峡坝区,与三峡工程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弹前中学参加今年三峡娃娃行的学生代表 黄杏苑(右一) 摄影:吕畅
第一次在长江上坐升船机,黄杏苑有点怕,但很兴奋,她没有想到船会升这么高。“比想象的大多啦!”她伸出两只手比划着,“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大坝!”
从三峡大坝归来后,还没蹿起个儿的八年级学生陈信亮就坚定了“长大要当设计师”的决心。在他眼里,这个“设计师”可不一般,是水电工程的设计师。“看到三峡大坝这么雄伟壮观,我就暗下决心,要努力学习,成为一名大坝设计师,我希望长大后可以实现它。”
“云都在山上长着呢!”弹前中学7年级的钟若妍回想起站在大坝上的场景,不禁背起“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弹前中学校长匡载宇说:“让孩子们看见山外的世界,比给啥都有意义。这样他们才能有目标、信仰和理想,才能立长志。”对35个参加“三峡娃娃行”的万安县孩子来说,三峡记忆成了心中的“诗与远方”。
对于弹前中学更多的孩子们来说,与三峡集团的缘分早在2003年就结下了。通过“1+1”结对子,40名弹前中学的学生收到了三峡新能源公司员工的鼓励信和每年300元学费。那一年,面对身体不好的爸妈和被雨水冲垮的家,初三学生王检萍想过辍学。可正是靠着“结对子”的高峰叔叔一封封鼓励信和生活资助,现在她已经读到了研究生。
2006年暑假,三峡新能源公司组织弹前中学部分学生来到北京,参观故宫、长城、颐和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来北京,第一次坐地铁,这些都让王检萍觉得做梦似的。可最让她开心的,是跟高叔叔握手,跟高叔叔合影。那一次北京之行,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上了梦想,而梦想是王检萍收到的“最宝贵的礼物”。
更多的孩子踏上了这趟满载梦想的旅程。2011年以来,三峡集团多次组织定点扶贫县、对口支援县及三峡、金沙江库区青少年学生,赴宜昌、北京等地参观交流,激发贫困地区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培养孩子们对祖国、对社会的感恩之心,增强孩子们好好学习、努力实现梦想的精神动力。
孩子是乡村的未来,孩子什么样,乡村的未来便是什么样。据三峡新能源公司挂职干部林先焱介绍,明年三峡集团将投资1000万元用于帮扶万安县教育,针对学校的情况进行“精准帮扶”,让更多孩子“上好学”,也“好上学”。
“我以后最想去三峡工作,成为一名‘三峡人’!”说起未来,黄杏苑眼睛突然亮了起来,目光坚定地望向了远方。
站在弹前中学的操场上环顾,远山消失在视野尽头。可山,拦不住孩子们的眼睛,他们望得见山外的世界。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29日